bat365新能源+气象服务让风光发电更“靠谱”风能、太阳能是如今我们最熟悉的新能源,但将风、光等自然资源变成绿电,离不开精细的气象服务。有别于传统煤炭发电“随用随发”,新能源发电十分依赖于天气状况,天气预报稍有偏差,整个电力平衡都将受影响。近日,记者就气象服务如何助力新能源发展,采访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曦。
“新能源不仅代表一种新的能源形式,它对于我国实现‘双碳’目标以及保障能源安全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陈曦介绍,新能源有着诸多优点,但仍存在着波动性强、可预报性弱、储能难等问题,其核心问题就在于“风云难测”。
以光伏发电为例,天气晴好时可以发满电,一旦有云层遮挡或降雨,发电量就会大大降低。风力发电方面也有相关数据表明,假如风速预报偏差1米/秒,功率预测的最大误差可能会达到30%左右。这对于需要稳定、安全运行的电网来说是绝对不行的。只有实现精准的天气预报,才能把握新能源发电的“脉搏”。
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气象服务早已不是“看云识天气,听风知晴雨”。陈曦认为,对于新能源领域而言,气象服务可以称得上是新质生产力。“让电力系统提前预知未来的天气情况,根据这些信息做出相应对策,并取得经济上的收益或者控制风险,这是比较先进的能力。同时,气象服务的前景非常大,能够和国家的重大需求紧密地结合,在产学研上能够实现融合创新。”
陈曦提到,新质生产力还应具备一个特征就是可推广性。如中科可控发布的气象一体机这类的气象服务形式,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可以在新能源开发、灾害预警、农业生产、民航管理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记者 蔡琳)
走进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展览区,“人形机器人先锋阵列”令人眼前一亮。7月4日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拍摄的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开源公版机“青龙”。
7月5日6时49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天绘五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成功。
根据新路线图,ITER规划目标保持不变,但氘-氚聚变实验阶段开始时间将推迟到2039年,由此产生的额外成本达50亿欧元。
7月4日,记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获悉:近一年来,广西发现新物种48个。不断发现新物种,进一步丰富了我国生物多样性本底资源,为生物多样性研究拓展了新空间。
最终,“智慧应县木塔”体验应用还原复刻木塔一至五层五大探索场景,实现了模拟登塔、艺术还原、古今融合等突破。
一件出土于甘肃夏河白石崖溶洞的人肋骨化石,将丹尼索瓦人的最晚生存时间从距今约5.5万年刷新至距今约4万年。该研究由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和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共同主导,
7月4日,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发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上海宣言》。
7月1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的储存环完成全环真空闭环,标志着储存环全环贯通,进入联调阶段。
据介绍,嫦娥七号任务已经遴选了6台国际载荷;嫦娥八号任务向国际社会提供约200公斤的载荷搭载空间,已收到30余份合作申请。
自黄河站2004年建站以来,中国科研人员持续监测北极环境变化,收集冰川、陆地生态、海洋生态、空间物理等方面的数据。
专家提醒,对于一些气道高敏、有哮喘病史的孩子,这类刺激性气体可能会诱发气道痉挛,引发哮喘,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急性肺水肿。
连日来,我国北方持续受到大范围高温天气的影响。河北中部bat365、山东西北部、新疆吐鲁番等地接连出现了40℃至43.3℃的极端高温,同时,我国山东、河北、天津、江苏等地的27个国家气象观测站的日最高气温也突破了6月上旬的极值
“极地”号是由我国自主设计、自主建造的新一代破冰调查船。“雪龙2”号是全球第一艘采用船艏、船艉双向破冰技术的极地科考破冰船。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2日消息,目前,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80后”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二次出舱活动。
“野外踏青也可点外卖,几分钟就能送到!”在四川成都彭州市郊外山区深处的“天空之眼”无人机试验基地,谭晓雪打开“送吧空运”手机小程序,点了一杯咖啡。不到十分钟,一架无人机稳稳降落在面前的平台,打开货箱,一杯咖啡安放其中。
近期,运动状态下的心源性猝死引发关注。专家提醒,在心源性猝死的抢救中,“黄金四分钟”至关重要,人人都应该掌握。
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将于4日开幕,今年大会出现不少“新面孔”,大模型带动下的人工智能应用,正在市场上找到落地方案。
该同传系统所采用的技术正来自于不久前获得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的“多语种智能语音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
Copyright © 2022-2025 b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陕ICP备13010232号-1 HTML地图 XML地图 txt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