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365常州:注入新内涵跑好“新能源之都”接力赛时隔半年,在一举跃升为我国第25座“万亿之城”后,常州向“新”向“质”的发展之景无处不在——
今年1-5月,全市新能源领域规上工业企业产值超过3000亿元,其中新能源整车产值超517亿元,增长近12%;
市场渗透率持续突破,1-5月,全市新增新能源汽车2.57万辆,渗透率近40%;截至5月底,全市新能源汽车有16.23万辆,各类充电桩超过7.4万个,充电功率超过104.8万kW。
“常州正处于各种优势和潜能有效释放的关键时期,是蓄势跃升的突破期。”这是常州对新能源之都战略发展期的战略远见。
但要打造成为引领长三角、辐射全国、全球有影响力的新能源之都,经济增长、科技创新能力更待强化。直面已有的优势,常州始终保持战略清醒。
面对这道摆在眼前的时题,常州给出的答案是:抓住“政策生态”这个重要题眼,看准了就抓紧干。
立足全市产业基础,完善顶层设计。常州部署加快建设新能源之都,建立新能源产业发展工作协调推进机制,从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和应用推广三个维度,把经济底盘筑牢筑实,让产业向“质”的触角延伸得更远更深。
上下协同,积极争取上位政策。在省委、省政府出台的《支持常州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助力下,常州从总体要求、增创产业新优势bat365、提升产业竞争力、营造产业发展生态、实施保障五个方面抢占发展制高点。
构建系统政策体系。围绕新能源之都建设,常州先后出台27项政策,细化推进产业、创新、应用等各领域改革突破。今年4月17日,《常州市新能源产业促进条例》正式发布。这是常州自2015年获得立法权以来,市人代会表决通过的首部实体地方性法规。
理想汽车扩能,增程器项目于4月投产;全国首艘120箱新能源混合动力河海直达船“易航蓝天”1号首航暨智慧新能源“车船云”公水联运溧阳港试点项目启动……
聚焦产业版图,加快全产业链布局。今年1-5月,在全市落户的5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中,新能源产业项目有115个,占比54%;另有新能源产业储备项目453个。招引长三角锂电池生产基地及研发中心、新能源专用车总部、京盈有机合成材料、高性能弹性体、新能源软磁材料等多个新能源关键领域项目。超前布局“常州氢湾”,瞄准行业头部和未来产业,招引重大项目。
聚焦产业龙头,推进产业协同并进。依托整车头部企业牵引,加快形成零部件产业集群,全面做实整车产能、做强零部件配套、做优交通物流、做精创新研发、做先智能网联、做特消费应用场景。
聚焦产业体系,助力产业梯队构建。全力推动链主企业理想、比亚迪做大做强,蜂巢能源、星星充电、厚生新能源、天合富家4家企业入选中国独角兽企业,新能源产业链上市企业累计达40家,52家新能源领域企业入围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
三个“聚焦”,印证了这样的路径:推进新能源之都建设,常州根据时代的特征和产业形势的变化,不断注入新内涵,跑好新型工业化“接力赛”。
城市竞速,产业向“质”,越来越“卷”。勇做“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排头兵,需要有强劲的创新策源力。着眼新能源领域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更多关于创新的故事正在常州上演。
以高标准创新平台支撑高质量发展,常州正加快建设智能制造龙城实验室、常州科教城等高能级创新平台,推动中以创新园成为全国开放创新示范园区,加快存量产学研机构向新型研发机构转型。
充分发挥平台载体加速器、催化剂作用,常州全面提升在新能源领域的研发设计、科技金融、检验检测、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等科技服务能力。
以高层次人才引进助推高质量发展,常州以更大的力度实施“龙城英才计划”,打造领军人才、创业英才、青年俊才、制造匠才协同融通的人才体系。持续优化青年人才生活居住双资助政策,以人才公寓“小切口”做好引才聚才“大文章”,全力打造全国青年创新创业最向往城市。深化国家产教融合试点,推动高层次人才在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之间“双岗互聘”,引导人才向科技、生产一线流动。
以高水平金融体系助力高质量发展,今年6月,江苏省新能源(常州)产业专项母基金创立,总规模50亿元。截至5月底,市级母基金已联合国电投、IDG资本等组建总规模超100亿元的11支绿色低碳领域子基金,撬动93亿余元外部资本支持常州新能源领域产业持续集聚发展。基金累计投资34个本土新能源项目,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注入“一池活水”。
Copyright © 2022-2025 b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陕ICP备13010232号-1 HTML地图 XML地图 txt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