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共赢 携手助力全球绿色转型 《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在欧发展报告》发布汽车企业在欧发展报告》(简称《报告》)6月19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发布。报告通过问卷调研和实地走访的方式,真实展现了中
《报告》调研显示,欧盟拟开征临时反补贴税,损害中国车企在欧发展信心,也对欧洲营商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报告》认为中汽车的竞争优势得益于开放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国车企在扩大开放中抓住绿色转型机遇,抢占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先机。《报告》呼吁中欧汽车领域企业加强合作,共同做大电动汽车市场“蛋糕”,为全球绿色经济的转型做出贡献。
2023年10月,欧盟委员会启动对中国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2024年6月12日,欧盟委员会发布了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的预披露信息,将于7月初开始对原产于中国的电动汽车征收17.4%到38.1%不等的临时反补贴税,中国商务部等相关政府部门表示强烈不满,汽车产业界也表示坚决反对。
为展现中国汽车企业在欧洲发展的真实状况,以及反补贴调查对行业的影响,今年4月以来,欧盟中国商会携手中经社上海总部,通过问卷、深度访谈、座谈会等形式对30余家新能源汽车领域企业和机构进行了调研,形成《绿动欧洲:中国汽车企业在欧发展报告》。
《报告》显示,自欧盟宣布反补贴调查以来,分别有73%和67%的受访中国企业表示反补贴调查对其欧洲市场销量和品牌声誉产生负面影响;83%的受访企业表示其欧洲合作伙伴表达了对合作的担忧,欧洲各类经销商、租赁公司开展合作的积极性、配合度明显降低; 82%的受访企业表示对欧投资信心有所下降,72%的受访企业表示其欧洲本地雇员对工作前景表示担忧。
多数受访企业认为,多种因素导致经济活动泛化趋势明显,开征反补贴税将显著增加企业成本,加大企业展业难度,也给欧盟塑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尽管面临重重挑战,多数受访企业仍重申“在欧洲,为欧洲”的坚定承诺。其中67%的受访企业表示欧洲市场对其全球布局的重要性不变,将持续深耕欧洲市场。同时,64%受访企业对未来五年内在欧洲建厂持乐观态度,2024年,多数企业在欧洲还有员工招聘计划。
《报告》也指出,反补贴调查以来,欧洲多国政要、车企高管以及学界专家对反补贴调查表达了不同看法,认为此举会动摇中欧汽车行业长期形成的深厚合作基础及广泛共同利益。部分欧洲汽车企业直言,反补贴调查不仅对欧洲汽车品牌竞争力提升没有帮助,还会影响欧洲车企的转型及欧盟推进零碳目标的进程。
针对西方所谓中国电动汽车“低价倾销”“依赖补贴”“产能过剩”等问题,基于对产业链各环节的深度调研和数据分析,《报告》逐一进行了澄清。
一是中国品牌电动汽车在欧洲的市场占有率被“选择性”夸大。《报告》结合中国汽车行业、海关以及全球多家权威机构的数据分析指出,目前中国出口到欧洲的电动汽车仍由西方品牌主导。例如据欧洲运输与环境协会(Transport&Environment)统计,在中国向欧洲出口的电动汽车中,特斯拉占比28%、雷诺达契亚占比20%,西方品牌占比合计过半。另据骏特商务咨询(JATO Dynamics)数据,今年以来,中国电动汽车自主品牌在欧洲市场的注册量逐月下滑。一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中国车企、欧洲车企以及欧洲市场消费者都将受损。
二是中国汽车“产能过剩论”有悖事实。根据国际能源署研究,为实现碳中和目标,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需要4500万辆,是2023年全球销量的3倍多,是2023年中国产量的近5倍。当前,全球绿色低碳发展任务迫切且艰巨,新能源汽车长期供应不仅不“过剩”,反而存在较大缺口。同时,产品出口与“产能过剩”不能画等号。2023年,德国汽车产量约80%销往国外,日本汽车产量约50%销往国外,而中国新能源汽车海外销量仅占产量的12.7%。当前,全球产能布局是市场规律和经济全球化共同作用的客观结果,也是各国基于自身比较优势开展分工合作、优化要素配置的必然要求。
三是中国市场购置补贴已退出市场,中国电动汽车竞争优势受益于开放竞争市场。为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美、欧等主要经济体都出台购置补贴等扶持政策。相比欧美目前仍在进行大量购置补贴,中国的新能源车购置补贴政策经过多年退坡调整,已于2022年底到期后退出市场。《报告》引述研究机构的梳理发现,在购置补贴领域,欧洲部分国家相关补贴政策比中国市场范围更广、力度更大。
《报告》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优势受益于扩大开放和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国政府致力于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欧美车企充分享有中国市场增长的红利,中国车企在与全球主要车企的激烈竞争中,抓住全球绿色转型的机遇,依托中国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数智化基础设施,逐渐形成一定优势。
在技术方面,中国电动汽车专利申请量处于全球前列,长期的研发投入奠定了中国在“三电”技术、智能化技术等方面的领先地位。瑞银证券2023年拆解比亚迪“海豹”后就认为,中国电动汽车的成本竞争力不仅源于相对较低的生产要素成本,更得益于技术变革、工艺创新、工程设计简化。
在产业链方面,中国汽车产业围绕一汽、东风、上汽等大型汽车集团,以及、和造车新势力在各地的布局,形成了六大汽车产业集群。依托燃油车的产业基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也逐渐建立从材料研发、工程设计到制造管理、总装集成的全产业链,打造出由整车企业带动、配套先进智能网联产业链的产业生态。
在基础设施领域,截至2024年5月底,中国充电基础设施总量达到992万台,同比增长56%,已建成世界上数量最多、服务范围最广、品种类型最全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截至2023年底,欧盟公共充电桩保有量约63万个,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预计到2030年,欧盟将需要880万个公共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
《报告》指出,中国汽车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与积极引进外资、深化国际合作密不可分。《报告》建议,中欧在绿色产业发展上各具优势,应尊重全球绿色产业链科学分工体系,充分开展价值链合作,有效利用各自的比较优势,共同促进全球绿色转型。
《报告》认为bat365正版唯一官网,中欧汽车领域未来可以在技术创新、基础设施、标准互认等方面加强合作,呼吁中欧双方尊重彼此利益和合理关切,营造透明、公平、可预期的投资环境和监管程序,推动双方把供应链真正变成“共赢链”。(王鹤、邓侃)
欧盟中国商会于2018年8月在布鲁塞尔注册,旨在进一步促进中国对欧经贸活动,为在欧中企争取更好营商环境,创造更多经贸机会。目前商会会员单位75家,代表近1000家在欧中资企业,覆盖主要欧盟成员国,肩负“商通中欧、共创繁荣”的共同使命。
中国经济信息社是新华社直属的专业经济信息服务机构,目前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经济机构之一,为全球10万多家机构用户、3000多万个人用户提供包括资讯、数据、研报、信用、指数、舆情以及信息发布、融合传播、智库咨询、论坛策划、培训等综合。2024年1月,中经社上海总部揭牌,形成北京、上海双总部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Copyright © 2022-2025 b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陕ICP备13010232号-1 HTML地图 XML地图 txt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