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365新能源汽车市场现状及渠道发展策略因为公众号平台更改了推送规则,如果不想错过论坛的文章,记得读完在文章最下方右下角点一下“在看”,这样每次新文章推送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订阅列表里。
未来传统燃油车仍然有很大机遇,但是新能源的布局必须尽早开始,从现在开始,争取拿到厂家的授权,积累人才、积累车主资源,才能在新能源售后服务爆发时有一席之地。
日前,由AC汽车主办的“第七届中国汽车服务连锁发展论坛”在深圳精彩重启。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在会上就“新能源汽车市场状况及渠道发展”主题发表演讲。
大家可以看到,按正常年份,全球汽车市场每年销量应该在9000万辆左右,最近三年受到疫情影响,汽车销量回调到2022年应该不到8500万辆。
在这样的背景下,全球新能源车在2022年突破了1000万辆,在过去六年间的增速依然非常快,接近50%的年均增速,略低于中国的增速。
但是也必须关注到,整个欧洲特别是西欧和北欧,新能源渗透率在快速发展。2030年前后,中国市场份额可能会被欧洲的部分车企蚕食掉部分。
以2021年数据来看,中国新能源销量占到了全球半壁江山,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预测在全球占比超过60%。
全球1000多万辆新能源汽车里,20201年80%是纯电,20%左右是插电混合动力和增程式。2022年新能源汽车继续爆发式增长,同时也是插混车高速增长的一年。插混车由于技术不断迭代,使得成本降低,而且它的电池续航里程也在增加,短途用电、长途用油,可以很好消除里程焦虑。而且双动力系统跟传统燃油车的价格接近,使得插混的增速非常快。
传统车企开始发力新能源汽车后,意味着它燃油系统的优势还会发挥出来。所以,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转型新能源,也进入到插混领域。预计插混在未来几年的比例会大幅度上升,2023年新能源汽车大约900万辆规模,有30%以上即300万辆会是插混。
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在2021年主要车企排名,特斯拉第一、大众排第二,第三是比亚迪;到了2022年,全球新能源车企格局发生比较大的变化,比亚迪跃居第一位。可见中国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地位,这种地位希望能够一直延续下去。
但是这个时间窗口非常短暂,稍纵即逝。因为欧洲提出来在2030年全面禁止燃油车销售,也就是说欧洲主要国家在2030年是0排放汽车,意味着中国的插电混动市场在2030年以后的市场份额会萎缩。这也是在全球双碳目标压力下,使得我们插电混动的机遇期非常短,而且我们在全球的领先地位得益于各地加速,或者强化了对新能源的支持力度。
但是欧洲更加激进,东盟包括以前像印度等一些新兴市场都纷纷加码新能源支持力度。所以我们如果不在未来5-8年时间中,实现在全球范围自主品牌占领主要市场,那我们可能就没有机会,所以这个优势也是短暂的。
2021年底,当时预计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在500万到550万辆;当时对出口的预测是280万辆以上,预测2022年新车销量能够接近2800万辆。
现在回看的话,新能源数据保守了,其他数据比较接近。2022年新能源已经接近700万辆,当然这跟去年政策到期有密切相关;同时新能源大量新产品和技术迭代,使得竞争力继续提升。
新能源渗透率已经提前两年实现了,作为后市场从业人员,除了关注新车,每年有多少车进入到市场大盘里,存量会有多少在整个售后服务的大盘。
目前新能源保有量是1300万辆,占到3.2亿辆保有量的4%,新车渗透率是25%。预计在2025年,新能源保有量渗透率迅速提升至10%左右,也就是路上跑的车,十辆中就会有一辆是新能源汽车。
混动车的绝对量远低于纯电动,但是它快速增长,到2030年左右会达到高峰,可能占到半壁江山。甚至混动可能在局部时间段超过纯电动,但是随着双碳目标到来,混动占比会下调。
中国已经提前三年完成了十四五新能源渗透率目标,我个人分析,2025年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界定可能会更加严格,混动车型可能有一部分上正常的蓝牌,算作节能车,而不是新能源车,不再享受政策。
同时随着财政对于新能源政策的支持,从原来的购买端向未来使用端转移。所以我们也期待未来新能源汽车在充电、停车、高速公路通行等方面,能够有一些国家级鼓励政策,而这些政策也会拉开纯电和混动的差距,也就是说政策导向会更加导向纯电。
广州、深圳、佛山等新能源渗透率非常高,因为比亚迪在深圳,而且广东有多个新能源车生产基地,这是新能源区域渗透差异的主要原因。当地有没有生产企业决定有没有更大的支持政策,因此它的渗透率高于那些没有新能源车企布局的省份。
同时还有限购城市,也拉动新能源消费,北京是一个特例。北京发放的新能源牌照仍然要排很长时间。还有就是新能源的使用成本,当地的充电成本,充电桩的布局;比如海南充电成本非常低,一度电快充不到一块钱,它的油价又非常高,因为高速公路的费用加到油价里了,全岛高速公路免费,所以使得使用成本差异更大,加上它的鼓励政策,所以海南的渗透率也非常高。
从分级别城市看,二、三线城市渗透率跟全国平均水平相当,而且这些市场也是新能源汽车销量贡献的主要城市。
低线城市渗透率低,更多是观念问题。另外是产品的供给问题,目前十万以下的新能源车基本上是以五菱的A00级小型车为主,续航里程低,但是七万到十万元之间。
车企推出新能源的产品很难覆盖成本,使得这个市场仍然是传统燃油车的市场,这个市场恰恰是很多低线城市广大农村居民买车的核心价格带。所以未来还面临价格继续下探的趋势,来填补这些市场的空白。至于五万以下的话,基本上已经全电动化,这是一个整体格局。
展望2030年,全球低碳目标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在2030年预计会超过2000万辆,渗透超过50%,新车销量会接近4000万辆。
在2030年,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会达到3500万辆以上,保有量规模非常大,到2035年预计新能源保有量会超过2亿,在存量市场上实现了对燃油车的全面替代。但是它的车龄相对更年轻,燃油车的车龄更老,那个时候保有量大约在4亿或者是更多一点规模。
从渠道布局来说,特斯拉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先行者,选择直营的模式,我个人认为是一个被动+主动的叠加的结果。
对于定位高端品牌的特斯拉来说,在当时如果做授权模式的话,相信有大量经销商都是徘徊的,因为不确定特斯拉在三年、五年以后还能不能存活下去,电动车到底能不能行得通,要不要投数千万美元来建这样一个销售服务中心,这些问题很难说服当时经销商。
所以特斯拉要先自建店,这个过程中随着资本市场的追捧,它的资金没有那么大压力,自建店包括去说服各个州允许直营,在美国也经历了非常艰难的博弈,最后坚持直营,这个结果带动了特斯拉的成功,带动了后面全球新能源的品牌都开始直营。
但直营并不是完全被动的,新能源汽车的产品特点以及消费行为的变化,驱动了渠道的创新,新能源本身是智能化的产品,车机和手机互联,使得厂家更容易触及到消费者,更容易锁定消费者,所以这是它的数字化技术使得有能力有条件去做直营。
同时,年轻人更加接受这样的新事物,他们没有固有的品牌束缚,愿意尝试新的、科技、互联网的一些产品,这些因素都是使得新能源走直营的核心驱动力。
授权模式最大的弊端是渠道方压库,内部的恶性竞争,使得打价格战把利润都打掉了,特别是新车销售领域,而直营和代理的核心点就是价格透明,全网一口价,这是核心因素。
代理模式是进可攻退可守,既利用了第三方资源,同时又固守厂家对于消费者的直达,对渠道的管控。所以目前代理模式成为传统企业和新势力更多的选择,未来一段时间,直营、代理和授权会是并行的。
目前新能源车更多的是贴近消费者,如商超店,城市展厅;售后服务更多是用现有的资源,无论授权的4S店,还是授权独立体系去做维修,未来想进入新能源售后市场,建议首先要从主机厂家获得授权,因为新能源整个的质保期普遍要长,甚至三电的质保期在八年左右,这样客户流失到独立体系的机会就比较少。新能源汽车除了三电以外的维修不复杂,但是它的维修资料没有强制要求公开,这也对独立体系开展新能源维修带来了一定的障碍。
另外新能源汽车没有常规的保养,主要是事故车和三电维修,动力电池维修又会被更多的包括电池的企业,三电的企业也都会进入到售后维修中去争夺传统售后市场,所以会使得售后更加复杂。
对于传统的4S店来说,从授权转代理最大的变化,收入锐减,原来新车销售的收入会减少90%左右。其他的话,金融、保险的渗透率也会降低,利润同样下滑。
新能源目前来说还是以保险、维修为主,随着动力电池进入到老化期,维修会逐渐提升。但是好的方面是3亿保有量的平均年龄已经接近7年,未来2025年左右的时候平均车龄接近10年,传统燃油车机修部分反而进入高速增长期。
所以未来在传统燃油车上仍然还有很大的机遇,但是新能源的布局必须尽早开始,从现在开始,争取拿到厂家的授权,积累人才,积累车主资源,才能在新能源售后服务爆发的时候有一席之地。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bat365正版唯一官网。
Copyright © 2022-2025 b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陕ICP备13010232号-1 HTML地图 XML地图 txt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