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bat365正版唯一官网!

全国咨询热线

13384986092

bat365新能源定义与种类分享pdf

发布时间:2024-07-13 16:58:59浏览次数:

  bat365新能源定义与种类分享pdf现代意义上的新能源定义与种类 一、新能源定义与种类 新能源( new energy sources )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它的各种形式大都 是直接或者间接地来自于太阳或地球内部深处所产生的热能 (潮汐能例外),包括了太阳能、 风能、 生物质能、 地热能、 水能和海洋能以及由可再生能源衍生出来的生物燃料和氢所产生 的能量。 据此, 1981 年 8 月联合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会议之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UNDP) 把新能源分为以下三大类:大中型水电;新可再生能源,包括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现代 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传统生物质能。 相对于传统能源, 新能源普遍具有污染少、 储量大的特点, 对于解决当今世界严重的环 境污染问题和资源(特别是化石能源)枯竭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 由于很多新能源分布 均匀,对于解决由能源引发的战争也有着重要意义。 线:核能算不算新能源 按照联合国 UNDP的划分方式,核能并不包含在新能源中,但是核能是新能源似乎是我 们常识性的东西, 原因何在?一方面是不同的划分方式, 联合国认为新能源是直接或者间接 地来自于太阳或地球内部深处所产生的热能, 而另一种通常的定义是具有很高开发价值, 目 前尚未得到广泛使用, 技术上不太成熟或正在开发研究的能源 (这一定义也是有道理的, 与 国家当前发展情况能更好的对接),我们通常讲核能是新能源,很大程度是基于这种考虑, 但这也是一种基于中国国情的说法, 新能源和常规能源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根据其开发利用 的程度不同,叫法是不一样的。比如核能,在法国就是常规能源,在中国就是新能源。随着 科学技术的发展, 我国的很多新能源随着利用的程度和比例的增加, 也会变成常规能源, 比 如大中型水电。 线 :传统与现代生物质能的区别 依据是否能大规模代替常规化石能源,生物质能可分为传统生物质能和现代生物质能。 传统生物质能主要包括农村生活用能:薪柴、 秸秆、 稻草、 稻壳及其他农业生产的废弃物和 畜禽粪便等;现代生物质能( Modern biomass )是指生物质能中非传统质能的部分,是可以 大规模应用的生物质能, 是对物质再加工利用, 包括现代林业生产的废弃物、 甘蔗渣和城市 固体废物等。 依据来源的不同,将适合于能源利用的生物质分为林业资源、农业资源、生 活污水和工业有机废水、 城市固体废物及畜禽粪便等五大类。 中国受环境经济状况制约, 生 物质能方面发展较差,美国则遥遥领先。 (文字资料来源:冯飞,化学工业出版社,《新能源技术与应用概论》;吴曜圻,科 学出版社, 《新能源创新发展模式》 ;韩晓平, 中国能源网, 《关于 “新能源”的定义》 ;) 二、世界新能源发展状况 我们通过国际国内一些统计数据来观察一下近年来国内外新能源的发展情况。 1 观察整个世界 2008 年的能源消费情况,化石燃料仍然占到四分之三以上比例,核能占 约 3%,新能源约 19%。在占全世界能源消费 19%的新能源中,传统生物质能比例最高,水能 其次,其他相对较低。而结合图 3 可以看到,用来发电的能源比例传统生物质能并不算高, 这一部分主要是发达国家是用来产生乙醇等燃料来代替汽油作为汽车燃油等。 真正用来发电 的能源中,核电与新能源中的水能发电占到极为重要的比例。 2 上图显示了世界新能源发电排名前 6 位的国家排名, 排名第一的欧盟国家各项新能源发 展较为平衡,尤其是太阳能和风能都占到较例,也显示出欧盟国家发展新能源的力度。 排名第二的中国主要是依靠水电和风电, 尤其是水力发电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几乎占到世界 一半水电比例,而中国的太阳能刚刚有所起步,生物质能较为落后。 3 上图为 2007 年中国电源结构( BP能源统计, 2008),从上面两幅图中可以看出,就整 个中国能源消费比例来说,新能源所占比例还不足 1%,包括核电在内也不足 2%,但中国的 水电项目已经非常发达, 水电对于中国来说已经可以称为较为成熟的传统能源。 而下图是美 国的能源消费情况, 美国的新能源消费比例占到了 8%且种类丰富, 但水电项目是他的弱项。 (图表来源: Renewable Energy Policy Network for the 21st Century ,《 Renewable 2010 Global Status Report 》;BP世界能源统计 , 《BP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10 》;资源与人居环境,《国内外能源结构的变化及替代能源的发展前景》) 三、代表性新能源介绍 1. 核能——日臻成熟 当前世界上正在运行的核反应堆共有 443 座,美国最多,有 104 座,几乎占了总量的 1/4 ,接下来为法国、 日本和俄罗斯。 中国的核反应堆数目远低于发达国家, 甚至少于印度。 4 总体看来, 最近几年世界核能发展态势平稳, 核能发电总量变化不大, 发达国家核能发 电量出现负增长,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增速也有所放缓。 Change 2009 Million 2009 share tonnes oil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over of equivalent 2008 total China 3.4 3.8 4 5.7 9.8 11.4 12 12.4 14.1 15.5 15.9 0.028 0.026 US 173.5 179.6 183.1 185.8 181.9 187.8 186.3 187.5 192.1 192 190.2 -0.007 0.312 France 89.2 94 95.3 98.8 99.8 101.7 102.4 102.1 99.7 99.6 92.9 -0.065 0.152 India 2.9 3.6 4.3 4.4 4.1 3.8 4 4 4 3.4 3.8 0.107 0.006 核电的优势: (1)核电站是清洁的。核电站不会排放烟尘、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 害气体,造成“温室效应”,与火电厂相比,它能大大改善环境质量。据统计,每千瓦电量 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 10~25 克之间,相当于煤火电厂的 1%。以法国为例,法国 1980~1986 年间核电占总发电量的比例由 24%提高到 70%,在此期间法国总发电量增加 40%,而排放的 二氧化物却减少了 9%,尘埃减少了 36%。( 2 )核电站是经济的。核燃料具有体积小而能量 大的特点, 1 千克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 2400 吨标准煤释放的能量,一座 100 万千瓦的大型 烧煤电站,每年需原煤 300 万~400 万吨煤,需要 2760 列火车,相当于每天 8 列火车,还要 运走 4000 万吨煤渣。而同功率的压水堆核电站,一年仅需要消耗含量为 3%的低浓缩铀燃料 5 28 吨,每 1 磅铀的成本约为 20 美元,换算成 1 千瓦发电经费是 0.001 美元左右。( 3)核 电是安全的。 从第一座核电站建成以来, 世界核电站运行的堆年数已超过 1 万堆年, 除切尔 诺贝利和福岛事故以外, 未有事故频繁发生。 而这两起事故的发生也是因为天灾人祸, 而核 电站本身的安全运行并无任何问题。 研究表明, 煤电厂产生的废弃物含有的放射性比核废料 高出 100 倍,并且随着压水堆的进一步改进,核电站安全系数还会提高。( 4 )核能是可持 续发展的能源。这一观点主要针对尚在探索阶段的核聚变来说的,聚变燃料主要是氘和锂, 海水中氘的含量为 0.034 克/ 升,地球海水中储存的氘为 40 万亿吨,而地球上锂储量有 2000 多亿吨, 按目前世界能源消费的水平, 地球上可供原子核聚变的氘和氚可以供人类使用上千 亿年,因此可以说,只要解决了核聚变的工业技术问题,人类就从根本上解决了能源问题。 核电可能或已经存在的问题: (1)核电站事故造成的核泄漏危机,无论过去现在核电 是多么的安全可靠, 但是一旦核泄漏发生, 或者人为造成的核电站破坏, 造成的危害可能是 灾难性的,甚至是毁灭性的。( 2 )环境保护问题,一些环境组织通过研究发现,虽然核能 产生的二氧化碳仅为化石燃料的 1/50 ,但随着大部分铀矿高级矿体被开采殆尽,人们不得 不开发较低级的矿体, 这在开采过程中极大增加了碳的排放。 以澳大利亚里约山脉的铀矿开 采为例, 该铀矿 2005 年每吨铀氧化物产生 13 吨二氧化碳, 而 2006 年升至 17.7 吨,该矿已 总生了大约 吨二氧化碳。 (3)长寿命同位素等核废料处理问题。燃烧后的高 放射性废液含大量“少数锕系核素”及“裂变产物核素”,其中有一些半衰期长达百万年以 上,成为危害生物圈的潜在因素。 问题在于难以发现长期存放核废料的容器 (现行容器只能 存放 100 年)和永久存放的安全地点。 根据原子能机构公布的数字, 目前世界各国的核电站 一共堆积了约 20 万吨没有处理的核废料。( 4 )存在核扩散的风险。 中国核电发展展望: 核电与煤电、 水电一起构成世界电源的三大支柱 , 在世界能源结构 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对核电与煤电的成本进行比较发现 , 发达国家的核电成本普遍低于煤电 成本 , 其中法国的煤电成本是核电的 1.75 倍 , 德国为 1.64 倍 , 意大利为 1.57 倍 , 日本为 1.51 倍, 韩国为 1.7 倍 , 美国的核电成本早在 1962年就低于煤电成本了。近年很多国家纷纷计划 上马核电项目。世界原子能机构相关统计称 , 在未来 60 多座正在兴建或立项的核电站中 , 有2/3 在亚洲 , 到2030年 , 全球核电的电力供应市场占比有望从现在的 16%提高至 27%。目前 世界对能源需求不断增长 ,2030 年前出现新的可替代能源的可能难以预计 , 而核能是解决能 源危机最为现实的手段之一。 到2030年 , 全世界将有 600座新的核电站投入使用 , 这要求国际 社会加强在核能领域的合作。 在“2008 年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年会暨中国核能可持续发展论坛” 上,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理事长张华祝表示 , 未来 15年我国要建设 300万到 50万 KW的装机容量 , 建设的速度是过去的 5倍以上。 届时我国核电占当时我国发电装机容量的 4%~5%,从世界主要 国家核电发展规划来看 , 仍然远远低于美国、法国、俄罗斯、日本等核电大国 , 也低于世界 平均水平。 2. 风能——迅速崛起 风能是流动的空气所具有的能量。从广义太阳能的角度看,风能是由太阳能转化来的, 因太阳照射而受热的情况不同, 地球表面各处产生温差, 从而产生气压差而形成空气的流动。 风能资源决定于风能密度和可利用的风能年累计小时数 (风能密度是单位迎风面积可获得的 风的功率, 与风速的 3 次方和空气密度成正比关系)。世界风能资源巨大,陆地上的风能总 量可达 100 万 GW(世界能源理事会 WEC),即使只有 1%的地区可以利用,并且风电厂的负 载系数只有 15%— 40%,所生产的点也大致相当于全世界总的发电量。相关技术的进步使其 成本不断降低,风能已成为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新型能源。 6 Change 2009 2009 share Megawatts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over of 2008 total China 262 352 406 473 571 769 1264 2588 5875 12121 25853 113.3% 16.1% US 2445 2610 4245 4674 6361 6750 9181 11635 16879 25237 35159 39.3% 22.0% Germany 4442 6107 8734 11968 14612 16649 18445 20652 22277 23933 25813 7.9% 16.1% India 1035 1220 1456 1702 2125 3000 4388 6228 7845 9655 10827 12.1% 6.8% 风能的优势: 风能属于可再生能源,不会随着其本身的转化和人类的利用而日趋减少。 风力资源储量大、分布广,与天然气、石油相比,风能不受价格的影响,也不存在枯竭的威 胁;与煤相比,风能没有污染,是清洁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排放物。据统计,每 装 1 台单机容量为 1MW的风能发电机,每年可以少排 2000t 二氧化碳、 10t 二氧化硫、 6t 二氧化氮。 7 风能可能或已经存在的问题: (1)风力发电对环境也有一定影响,如占据的土地,产 生噪音,对周围无线电信号造成干扰,对野生动物尤其是鸟类的生存产生影响等。( 2 )自 身经济发展动力仍然不足, 风电是一项资本密集型产业, 需要投入巨大, 而风力具有间歇性 导致风力发电的经济性不足, 但最主要的因素是风力发电成本仍然较高, 各国政府的补贴仍 然是最近几年风电能够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3 )风能分布问题,电力需求旺盛的地区多 在东部沿海, 而在这些大中型城市周边发展风能, 风力资源往往欠丰富, 故而风能的储存传 输也成为一个较大问题。 风能发展展望: 尽管风能的利用存在种种不利因素和障碍, 但在具有各种优势条件, 化 石燃料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 风能的利用会继续呈上升趋势, 有研究认为如果把外部成本 考虑进去,风电已经足以同大多数发电技术相竞争。 IEA 预测风能将继续以两位数的年增长 率增长, IEA2008 年能源技术远景项目研究表明, 2030 年风力发电可以占到全球电力供应的 9% (约2700TWh),到 2050 年达到世界电力供应的 12% (约5200TWh)。世界风能理事会预 测:如果尽早采取有力措施, 风电生产能够在 2030 年达到 5200TWh,2050 年达到 7200TWh。 3. 太阳能——未来之星 23 太阳内部不断进行由 “氢”变 “氦”的核聚变反应, 其所产生的能量约为 3.8*10 千瓦, 其中二十亿分之一到达地球大气层, 47%到达地球表面, 其功率为 800000 亿千瓦, 相当于美 妙燃烧 500 万吨煤释放的热量。 太阳能的利用包括太阳能的光热利用、 太阳能的光电利用和 太阳能的光化学利用等,目前的太阳能利用主要有光热和光电两种方式。 太阳能热利用, 是指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 再将热能加以利用的能量转化过程, 它是目前最 成熟也是最广泛应用的太阳能利用技术,广泛应用于供热、供暖等方面,如太阳能热水器、 箱式太阳灶等。 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是大规模利用太阳能的基础。 太阳能发电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光— 热—电间接转换方式, 另一种是光—电直接转换方式。 前者光—热转换过程与太阳热能利用 相同, 热—电转换与火力发电同理; 后者光—电直接转换是利用光电效应, 将太阳辐射直接 转换成电能, 目前常用的是硅太阳电池 (光伏发电,光生伏特效应) ,广泛应用于人造卫星、 太阳能路灯等。长远来看,光电直接转换的方式将是太阳辐射能比较切实可行的利用办法, 它为人类未来大规模利用太阳能开辟广阔前景, 但就目前而言, 它的成本过高, 受到经济限 制。 Change 2009 Megawatts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09 share 8 over of 2008 total China 10.0 19.0 30.0 45.0 55.0 64.0 68.0 80.0 100.0 145.0 305.0 110.3% 1.3% US 117.3 138.8 167.8 212.2 275.2 376.0 479.0 624.0 830.5 1168.5 1645.5 40.8% 7.2% Germany 69.4 113.7 194.6 278.0 431.0 1034.0 1926.0 2759.0 3835.5 5877.0 9677.0 64.7% 42.2% India – 1.0 2.0 3.5 6.0 10.0 18.0 30.0 50.0 90.0 120.0 33.3% 0.5% 太阳能的优势: (1)可再生能源,可以永续利用,没有匮乏之虞;( 2 )是清洁能源, 不产生废气物,不会污染环境;( 3)数量巨大,每年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能约为 130 万亿吨标准煤,即约为目前全世界所消耗的各种能量总和的 10000 倍;( 4 )分布广泛,除 了地球两极外,世界各地每天都会见到阳光。 太阳能可能或已经存在的问题: (1)密度低。北回归线附近,在垂直于太阳光方向 1 平方米面积上接收到的太阳能按全年日夜平均只有 200W左右。因此,在利用太阳能时,想 要得到一定的转换功率,往往需要面积相当大的一套收集和转换设备。( 2 )变化大。白天 太阳光照射,晚上则没有太阳,即使同一个地点,也受到季节变换、天气变化的影响,因此 到达某一地面的太阳辐射既是间断的,又是极不稳定的。( 3 )成本高。能量密度低是导致 太阳能设备成本高的主要原因, 蓄能也是太阳能利用中的薄弱环节, 光电转换效率低则是制 约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瓶颈。 太阳能发展展望: 据世界能源组织 (IEA) 、欧洲联合研究中心、 欧洲光伏工业协会预测 , 2020 年世界光伏发电将占总电力的 l%,到 2040年光伏发电将占全球发电量的 20%,按此推算未来 数十年, 全球光伏产业的增长率将高达 25%一 30%。明显, 产业政策成为引导光伏市场转移的 源动力, 美国、 日本和欧盟市场的阶段性转移特征表明, 目前全球范围内光伏市场的需求更 多是外生性的政策推动, 真实需求还尚未启动, 可以说全球光伏市场的需求增长将取决产业 政策的强弱bat365。 各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历史表明一条基本的政策路径, 初期阶段, 通过政府补贴、 信贷优惠和强行购电政策来引导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 完善产业链并合理疏导社会资本的流 入,通过生产规模扩张、 技术创新推动光伏发电成本的下降, 推动真实的市场需求,以完成 最终取代化石能源的目的。 4. 三种主要新能源的比较 项目 核能 风能 太阳能 能源形势 核电 风电 光电 优点 浓集、清洁 风力资源丰富 零排放、零噪音、免维护、资源丰富 核废料无妥善安 面积大、有噪音、 弊端 制造过程能耗大 置方法、核泄漏 影响大气循环 发电成本 (相比 远低于煤电 2 倍 3~5 倍 传统发电) 燃料成本 铀矿 不需要 不需要 维护成本 需要 需要 不需要 全程转换效率 约 33% 仅千分之几 15%~20% 不稳定,受风速影 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受昼夜时长和气候季节影响 响 安全隐患 有 有 无 能耗 消耗型 可再生 可再生 9 二氧化碳排放 无 无 无 改进风机结构、 储 提高太阳能电池效率;光伏、光热的综 未来发展方向 核聚变 能技术 合利用;是未来清洁能源的主要来源 (文字来源:刘建东,中国电力出版社, 《中国经济形势与能源发展报告》;周志伟, 化学工业出版社,《新型核能技术概念、应用与前景》;钱伯章,科学出版社,《可再生 能源发展综述》 、 《风能发展与应用》 、 《太阳能技术与应用》 。数据来源: 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 NUCLEAR POWER PLANT INFORMATION》; BP 世界能源统计 , 《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10 》。图表来源: Renewable Energy Policy Network for the 21st Century ,《 Renewable 2010 Global Status Report 》; BP世界能源统计 , 《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10 》;资源与人居环境,《国内外能源结 构的变化及替代能源的发展前景》) 四、中国新能源发展展望 发展新能源有助于解决能源不足的问题: 预计到 2015年新能源提供的电力、 热水和燃气 等终端能源产品的总量将达到 4300 万吨标准煤(等价值),平均年增长率为 17.32%,届时 新能源将在中国商品能源消费中约占 3.6% 。 开发利用新能源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预计到 2015年,能源 供应及其设备生产制造产业所形成的年产值将近 670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 15% 。 核电产业的发展将提高中国制造业整体水平: 到2020年,中国核电装机容量要从原计划 的4000 万千瓦发展到 7000万千瓦, 3000万千瓦扩容将带动约 5230亿元的总投资,商机巨大, 核电站的建设运行为核电设备生产企业、 设备维修企业以及核燃料生产和后处理的专业化公 司带来千亿商机。 风电产业增长速度居各种新能源发展之首, 前景看好: 开发效率高, 能够有效缓解供电 紧张的局面,可逐步形成有竞争力的新能源产业。 风电是新型绿色能源,据统计, 风力发电 每生产 100万千瓦时的电量,便能减少排放 600吨的二氧化碳。 太阳能的开发有利于解决电力消耗和环境问题: 到2020年,中国太阳能热水器总集热面 积达到约 3亿平方米, 光伏发电约 10万千瓦时, 将解决约 100万户偏远地区农牧民生活用电问 题。太阳能发展能够促进系统安装和生产配套设备以及大中型晶体硅、 薄膜电池的芯片和组 件等产业的发展, 太阳能热可显著减少煤炭消耗, 也相应减少煤炭开采的生态破坏和燃煤发 电的水资源消耗。 10 (文字来源:中国三星经济研究院,《 2010 中国新能源发展报告》。图表来源:国家 发改委网站) 五、为新能源发展铺路 1. 法规政策 新能源的发展进程一直与政策支持力度紧密相关。在 2011 年 1 月 6 日召开的全国能源 工作会议上 , 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透露了一系列有利于新能源的政策规划 , 包括核电、 风 电、太阳能发电、 生物质能源、 煤层气等在内的新能源推广利用和示范项目将在十二五期间 推开 , 而目前制约新能源发展的一些政策也在制定当中。 2010年 -2020 年 , 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将累计拉动 5万亿元的投资 , 其中包括发展新兴能源 的投资 , 间接带动的钢铁、 水泥等传统产业的投资。 据悉 , 今年我国将开工建设甘肃酒泉二 期500万千瓦、新疆哈密 200 万千瓦、内蒙古开鲁 200 万千瓦、吉林通榆 150万千瓦风电项目 ; 启动江苏新的 10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 , 推动河北、 山东、 浙江、 福建等地海上风电发展 , 抓 紧建设上海东海大桥海上风电项目二期工程。 在太阳能利用方面 , 我国今年将继续在西部地 区开展光伏电站项目特许权招标 , 总规模在 50万千瓦左右。 重点是建设青海格尔木太阳能发 电基地 , 推进青海、内蒙古太阳能热发电等示范项目建设 ; 同时 , 加快实施金太阳工程 , 支持 建设若干个新能源示范城市 , 支持吐鲁番新城太阳能建设。 目前我国新能源的利用方式主要 是发电 , 但上网电价和电网接入一直是制约新能源电力上网的因素。十二五期间 , 相关政策 也将着力解决这些问题。 中国鼓励风电发展,实现 2020 年风电 1亿千瓦的目标。即将出台的《新能源产业振兴规 划》将大大提升中国风电的装机容量。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到 2010年, 风电规模将达到 2000万千瓦,投资 9000亿元,到 2020 年,力争在甘肃、内蒙古、河北、东北,以及江苏沿海 等地建立若干个千万千瓦风电基地下达补助资金, 实现 2020年太阳能发电 180万千瓦的目标。 2009年3月23 日,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 的实施意见》并出台了《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决定有条件地 对部分光伏建筑进行每瓦最多 20元人民币的补贴。 2009年7月21 日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宣布启动金太阳示范工程,采取财政 补助、科技支持和市场拉动方式,加快国内光伏发电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 各国政府加大对新能源技术研发的投资: 11 美国政府投入 1500亿美元资助新能源研究, 欧盟投资约 10亿欧元用于燃料电池和氢能源 的研究和发展; 中国对新能源技术开发的支持的幅度比美国、欧盟小。 通过立法规范和促进新能源的发展: 美国新能源法—— 《2007 可再生燃料、 消费者保护和能源效率法案》 提高汽车耗油标准, 鼓励大幅增加生物燃料乙醇使用量促进新能源的使用; 法国通过立法提高汽车油耗标准, 形成了以保证能源供应安全、 保证能源价格具有竞争 力、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为三大基本目标的能源政策; 中国能源法 2008年着手制定,还有很多有待改进之处。 通过政府采购为新能源发展提供必要的市场: 美国法律要求政府必须购买国产高能效产品和“绿色”产品,带动本国新能源的发展; 中国从 2003年就发布文件要求采购环境标志产品和节能产品, 但一直没有强制实施, “雷 声大,雨点小”。 鼓励民间投资,运用民间资金弥补政府投资促进新能源发展: 菲律宾地热项目的快速成功离不开民间投资的贡献; 中国的新能源投资主要依赖于政府投资, 一方面造成企业竞争性不足, 难以实现核心技 术的发展,另一方面政府资金有限,可能会忽视某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2. 金融支持 (一)加大风险资本对新能源产业的投资力度 1. 提高风险投资机构对新能源项目的投资评估能力。风险投资机构应加强对新能源技 术的了解与学习, 应该对新能源项目的技术原理及技术风险详加剖析, 多聘请相关专家进行 分析,对技术含糊不清、市场前景不明的项目要尽量回避,以抑制盲目投资。 2. 设立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基金是由政府设立并按市场化方式运作的政策性 基金, 通过扶持创业投资企业发展, 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创业投资领域, 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 放大效应, 增加创业投资资本的供给, 特别是通过鼓励创业投资企业投资处于种子期、 初创 期等创业早期的新能源企业,弥补创业投资企业对新能源企业投资的不足。 3. 设立专注于新能源领域的专业性创业投资企业。探索设立专注于新能源领域的专业 性创业投资企业, 对投资新能源的创业投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和政府补贴, 逐步完善有利于 创业投资企业投资新能源产业的配套机制等措施。 4. 积极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完善风险资本的退出机制。创业板的推出为风 险资本灵活而顺畅的退出投资企业、 获取高额回报安排了制度性的渠道, 有利于风险资本的 做大做强。 但从长远角度看,仍需进一步大力发展主板市场, 继续完善中小板市场建设,同 时要建立各市场之间的升级转板机制,以不断拓宽新能源产业的融资渠道。 (二)加大银行对新能源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 银行需要顺应经济发展形势, 贯彻和实施国家的新能源发展战略 和产业政策, 积极扶持新能源产业发展, 结合市场实际建立分阶段经营策略和经营目标, 准 确把握不同新能源行业领域的发展阶段, 并且根据地区特点, 选择本区域具有优势的新能源 行业,稳步拓展新能源领域的信贷支持范围。 1. 加大对具有发展潜力的新能源行业的资金投放。新能源汽车行业和新能源电力 ( 太阳 能、风能和生物质能发电 ) 是当前我国主推的新能源行业,也是最具竞争力的行业,银行应 选择行业中实力较强、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企业, 给予适当的信贷支持,并从信贷额度、审 12 批环节等方面给予倾斜。 2. 银行可针对新能源企业的特点进行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 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扶 持力度。 有条件的金融机构应适当增设产品研发中心, 加强新能源金融创新产品研发。 银行 可针对新能源设备制造商、 生产商的特点推出特色金融服务方案, 包括应收账款管理、 网上 信用证、现金管理等多种服务。 3. 对产业链中辐射拉动作用强又需巨额资金支持的重点新能源企业, 商业银行可采取银 团模式加大信贷支持。 银团不仅能增大对新能源项目的额度, 而且能使银行共 同分担风险,提高综合收益率。 4. 进一步加大政策性银行对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信贷支持。 政策性银行要充分发挥自身业 务优势,以低息、无息、延长信贷周期、优先、贴息等方式,加大对新能 源产业的信贷支持, 以弥补新能源基础项目长期建设过程中信贷缺位的问题。 政策性银行可 发行专门面向新能源项目的金融债券, 扩大资金来源渠道。 由于政策性银行具有中长期融资 的优势和特点, 其积极介入新能源产业, 将有力地推动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 为我国 发展新能源、缓解能源短缺和环境压力发挥重要的作用。 5. 完善新能源产业担保机制, 帮助新能源企业解决担保难的问题。 新能源产业 担保机构的主要职能是帮助新能源企业解决担保问题, 促进的发放, 保证资金 的融通。第一, 担保中介机构在组建上, 首先建立政府担保制度, 政府出资建立信用保证机 构为新能源企业提供信用担保或由政府向商业银行提供新能源企业担保; 其次, 以国家 的产业政策、财税政策和优惠政策为引导,允许以独资、合资、合作、股份制等各种形式建 立担保中介机构,不断充实担保机构的资金实力, 充分发挥其信用放大的能力。第二, 担保 中介机构在运作过程中, 要简化手续,减少行政干预,遵循市场规则, 避免操作过程中的不 规范行为, 保证担保机构能独立自主地向符合条件的新能源企业提供担保。 同时要 不断进行业务创新, 提高担保的灵活性, 可对一笔进行全部担保, 也可对抵押不足部分 进行担保。 (三)加大资本市场对新能源产业的支持力度 1. 充分利用股票市场融资, 优先支持符合新能源发展要求的企业上市融资。 在同等条件 下可以考虑优先核准与新能源发展相关的企业公开发行股票, 优先支持符合新能源发展要求 的上市公司增发新股和配股, 鼓励和支持在新能源发展方面优势突出的企业通过兼并收购迅 速做大做强, 以利于社会资源优先向符合新能源发展要求的企业配置, 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 2. 对与新能源发展相关企业的债券融资予以政策鼓励和支持。 我国应大力发展企业债券 市场,积极引导和支持新能源产业中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 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 等, 国家企业债券监管部门可在核准企业发债申请工作中, 制订相应的新能源倾斜政策, 优 先核准符合发展新能源理念的企业和建设项目发行债券,扩大新能源企业债券的融资规模。 对成功发行债券的新能源企业,政府可给予税收优惠或一次性资金补助。 3. 加快设立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 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是一种对未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投 资并提供经营管理服务的利益共享、 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制度。 通过发行基金份额引导民间 富裕的自然人、 企业法人为发起人设立新能源投资基金, 有利于民间资本有序进入新能源行 业。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将成为新能源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手段,具体投资领域包括 : 扶持 中小新能源企业发展、加强新能源产业的薄弱环节建设乃至促进新能源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它的设立能有效解决新能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促进新能源产业 技术的研发, 调动产学研各方的力量攻克新能源关键技术; 支持大型新能源企业横向并购联 13 合,培育发展大型新能源企业集团。 (四)充分利用其他融资手段,加大对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支持 1. 有效运用 BOT 融资方式,为新能源项目筹集资金。 BOT即建设—经营—转让,是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公共设施建设的有效手段。一般来说, BOT 投资项目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规模大,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二是技术含量高; 三是具有 一定的盈利能力;四是使用期限较长。当前的新能源项目,一方面需巨额投资,建设和运营 过程需要有较高水平的技术含量;另一方面, 政府可通过各种倾斜政策,如补贴、 税收优惠 等,保证新能源项目的投资者能够从后期产品出售中获取稳定收益。 因此, 有效运用 BOT 融 资方式, 我国新能源项目建设将获得更为充裕的资金和更为先进的技术支持, 必将推进我国 新能源产业的迅速发展。 此外, 由于新能源项目具有使用期限长等特点, 项目运营商在合同 期满后还可以将项目转让给政府, 国家仍可继续获得较好的社会、 经济和环境效益。 在具体 实施时, 应在政府的统一规划和依法监督下, 根据市场规则, 由企业来建设和运作新能源基 础设施项目。 同时,积极采取国际通行的 BOT 项目融资方式来筹集资金, 吸收国内外资金共 同参与建设和运行新能源项目,最终形成政府、企业、社会有机结合的多元化投资格局。 2.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促进新能源投资主体多元化。 (1)加快推进大型能源企业涉足新能源产业的步伐。随着国家能源政策的调整,一些 大型的能源投资企业开始介入新能源市场。 大型能源企业资金雄厚, 有能力承载一些投资较 大的新能源项目,将积极推动新能源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2 )合理利用外资。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国际信贷市场的作用,积极争取国际金融组织 对新能源项目的优惠; 另一方面可以进入国际资本市场, 利用债券、 股票等金融工具筹 措资金。同时政府必须制定配套的新能源政策体系,通过价格政策、政府购买政策、税收优 惠政策、 奖励性政策等对外资加以引导, 积极吸引国际大型能源企业直接投资我国新能源产 业。 (3)积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新能源产业。要放宽限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新能源产业 发展的投融资活动。 对涉及国家垄断资源开发利用的新能源项目, 需在国家制定统一的建设 规划后,面向社会公开招标,使各类所有制企业在公平、公开、公正的基础上竞争;鼓励民 营资本与国有企业采取合资、合作、联营等多种方式建设和经营新能源项目。 3. 国际合作 2011年4 月 15 日举行的“能源、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国际合作战略研讨会”传出的消 息。为了加快我国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 促进国际科技合作 , 我国将积极推进可 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国际科技合作计划。 据介绍 , 这项计划由科技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实施 , 旨在推动可再生能源与新能 源国际科技合作的深入开展 , 解决我国能源利用中存在的关键和迫切问题 , 增强我国可再生 能源与新能源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 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能源技术发展能力 , 带动国 际社会共同参与到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的发展中来 , 共享可再生能源创新成果。 这项计划将太阳能发电与太阳能建筑一体化、 生物质燃料与生物质发电、 风力发电、 氢 能及燃料电池、 天然气水合物开发列为优先领域。 在计划实施过程中 , 我国将在资源、 技术、 资金和政策等方面同国际社会进行全方位的合作。 为了保障计划的顺利开展 , 科技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协调有关政府部门、 国际组织和 重要科研机构 , 成立国际科技合作指导委员会 , 在全球范围内聘请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领 域的高层次专家 , 成立国际科技合作专家咨询委员会 , 对计划的优先领域、 重点任务和合作 14 方式提出咨询建议 , 供指导委员会决策。 以中美之间的新能源合作为例, 中美两国都是世界能源消费大国, 因此, 两国在开发新 能源、 保障能源稳定供给和安全方面的需求是一致的。在全球积极发展 “低碳经济”的大趋 势下,两国政府、学界和企业对推动两国新能源领域的合作均表现出积极的态度。 (一)中美两国具有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共同需求 目前, 中国已探明煤储量 1145亿吨, 原油储量 155亿桶,天然气储量 24600亿立方米。 尽 管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但是随着经济迅速发展, 能源消耗加快, 国内的能源生产已经不能 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能源供需存在巨大缺口。 2008年,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费量达到 20 亿 吨油当量,占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 17.7%。因此,早在 2005年,中国就出台了《可再生 能源法》, 目的就是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增加能源供应。 中美两国在开发和利用新 能源的利益需求上具有一致性,这为两国在该领域加强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中美各界加强新能源领域合作的态度比较积极 在 2008年第五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期间, 中美两国签署了 《中美能源环境十年合作框架》 文件, 为新能源领域合作奠定了基础。在这一框架下的《绿色合作伙伴计划》 旨在鼓励 中美两国各级地方政府之间,企业之间,学术、研究、管理、培训机构之间,以及其他非政 府组织和协会之间自愿结成合作伙伴关系, 为中美两国能源安全及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探索新的合作模式。今年 7月,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访华期间,中美双方又宣布将共同斥资 1500万美元成立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 进一步拓展在提高能效、 清洁煤技术以及清洁 车辆等方面的研发合作。 目前,中美两国企业已在清洁煤技术、 太阳能光伏产业和风能产业等多个领域开展了广 泛的合作,其中,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与尚德电力有限公司签署的基于 Solar Magic 的太阳 能光伏发电系统技术合作备忘录, 中国航空技术国际经贸公司与美国美腾能源公司签署的风 电项目合作开发协议等均引人注目。 此外, 布鲁克林学会等机构也认为中美两国应加强在能 源和环境领域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问题。 总体来看, 美国政府、 学界和商界均对中美新能源合作持积极态度, 美国的技术优势与 中国制造能力的结合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 为中美两国加强新能源领域的合作增添了更多的 活力。 (三)中美新能源领域合作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21 世纪以来,经济高速发展、资源日益稀缺、地缘博弈日益复杂化使得能源问题 备受世界各国的重视。为了提高能源效率,寻求新的、清洁的可替代能源,美国、欧盟、日 本以及中国、 印度等国家都在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力图通过新能源领域的发展改变现有 能源消费结构,保障能源供应安全。 2008年,全球太阳能产业产值高达 371亿美元, 太阳能光伏市场总量由 2007年的 240万千 瓦增长到 550万千瓦。其中,美国 2008年光伏发电安装量为 34.2 万千瓦,占世界总量 6.22% , 2005 年以来, 全球风电装机容量保持着 25%以上的高速增长, 截至 2008年底, 世界风电装机 总容量达到 12080万千瓦。其中,美国风电总装机容量为 2517万千瓦,占全球总量的 30.9% , 居世界第一位。 此外,德国、丹麦、日本、印度等国家都分别制定了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并实施了相 关扶持政策。 而整个欧洲的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市场的容量更远远超过了美国。 这预示着中 美两国间开展新能源领域的合作不仅符合两国各自的利益需求, 而且在全球范围内也具有广 阔的市场前景。 15 (四)中美高技术产业合作中的问题在新能源领域普遍存在 尽管业界普遍认为中美两国在新能源领域合作的互补性强且前景十分广阔, 但必须看到, 迄今为止中美高技术领域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在新能源领域仍普遍存在。 1. 出口管制问题。 美国对新能源技术出口的管制程度直接影响两国在该领域的合作水平。 2. 技术标准问题。 新能源产业相关标准的制定直接影响到合作利益和在该领域的国际地 位,因此,中美两国在这个问题上必然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3. 分工地位问题。 以光伏产业为代表, 中国新能源产业虽然获得了蓬勃发展, 但中美两 国在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未有根本改变, 在谋求各自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 中美两国的博弈 仍将长期持续。 此外,为提高能效, 美国将提高日用器具的能效标准, 这必将影响到我国对美产品出口, “碳关税”问题将使环境保护与贸易保护问题交织在一起, 成为中美合作中一个不和谐的音 符。 (文字来源:周乃君,中南大学出版社,《能源与环境》;中国证券报,《新能源“十二 五”将突击关键政策,加大建设力度》;中国三星经济研究院,《 2010 中国新能源发展报 告》;高小琼,中国金融,《加快推进金融与新能源产业互动发展》;能源与环境,《可 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启动》;张威, World Economy and Trade ,《美国能 源政策的变化及中美新能源合作的前景》) 16

  2、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3、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4、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成都市2022级(2025届)高中毕业班摸底测试(期末零诊)地理试题卷(含答案).docx

  原创力文档创建于2008年,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分享给其他用户(可下载、阅读),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所有。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发链接和相关诉求至 电线) ,上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