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9224现代新型材料与纳米材料 New Materials and Nanometer-Materials(1);拓宽学习纳米材料和新材料的知识面 达到提高文化素质教育的目的 迎接知识经济和国际竞争的挑战 揭示材料成分-组织(结构)-性能之间的关系 为工程结构,机器零件和产品使用提供正确选择材料和合理用材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刘颖 教授/博士生导师;唐正华1979-1983 成都科技大学本科学习1983-1985 重庆仪表材料所工作1985-1988 成都科技大学硕士学习1988-2002 四川大学讲师,副教授2002-2006 南非 university of pretoria 博士科研经历:一直从事钢的质量与加工方面的研究,曾经担任两届中国金属学会夹杂物委员会理事兼秘书;第一讲 材料发展历史 ;什么是材料?其重要作用是什么?;材料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如何? ;一部人类文明史,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世界材料的发展史。 陶瓷、青铜和铁等材料的兴起和广泛应用对社会进步起到关键性推动作用,这些材料成为划分一个时代的重要标志,如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等。;每种新材料的发现和应用,都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改变,满足人类社会发展中层出不穷的新需要,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没有半导体单晶硅,不可能有当今发达的微电子工业; 没有低损耗光纤,不可能有当今蓬勃发展的网络社会; 没有高分子复合材料,不可能有当今竞争的太空开发;;精品课件; 天然材料 陶-瓷 青铜 铁 钢 有色金属 高分子材料 新型材料 ;(1)天然材料;典型的天然材料—石器;旧石器时代的生产工具极其落后,人类社会的生产力也极端低下,社会发展极其缓慢,人类文明也是相当简单和粗俗的。 ;据考古学家分析,距今约一万年前陶器开始出现, 人们用粘土或以粘土、长石、石英为主的混合物,经成型、干燥、烧制(烧制温度低于1200℃),得到坚硬的陶器。 陶是人类制造的第一种“人造材料”,由于高温烧制产生化学变化,得到和粘土不一样的新物质。;;从著名的仰韶和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中,人们发现当时祖先已经掌握了烧制黑色陶器和白色陶器的配方和技术。;闻名于世的秦始皇兵马俑是典型的陶制品; 著名的唐三彩创始???唐高宗时期,用白粘土作胎,以Cu、Fe、Co等矿物作釉的着色剂,两次烧制后成为绚丽多彩的陶器精品; 江苏宜兴紫砂壶 (紫砂泥由粘土、云母、赤铁矿等组成,其中Fe2O3含量约7%-10%,TiO2>1%) 制造技术精湛,色泽淳朴,造型独特,别具一格。;商 陶酒尊;陶器是人类第一次有意识地制造出自然界没有的,并且具有全新性能的“新”材料,标志着人类能离开上天的赐予,开始进入自力创造材料的时代。 恩格斯论述:人类从低级阶段向文明阶段的发展就是从学会制陶开始的。 陶器的出现成为新石器时始的标志之一。 ;陶器不致密、易渗漏、强度也不高。 3000多年前的殷、周时期,发明了釉瓷。 炉窑温度达到1200℃,能将金属氧化物烧制成釉瓷,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 瓷的质地比陶更细腻,外观更美观,用途更广泛, ;什么是瓷器?;瓷器中的材料知识;江西景德镇的薄胎瓷器被赞为洁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 瓷器作为中华文明象征,大量流传:9世纪传至阿拉伯国家,13世纪传到日本,15世纪传到欧洲,以其福美绝伦征服了西方。;精品课件;(3)青 铜 我国青铜的冶炼已可追溯到公元前3600年。 晚于埃及和西亚民族(伊朗、伊拉克)。 发展快、水平高。 到殷、西周时期已经发展到较高水平。;青铜钱币—刀币、布币、环钱、铜贝等;铜爵—高30.5厘米、口径17-18厘米,距今3600年河南堰师二里头文化 ; 四羊纹铜尊 商 ; ??青铜武器; ??青铜工具; 铜三足鸟 西周 ;西汉长信宫灯的特点 将表面处理、铸造、结构学、环境保护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创“技术精华”于一身,集“优美实用”于一体;;长信宫灯的特点 刻画出宫女尽职尽责的逼真形象; 灯座铸成跪姿的宫女状,跪坐的姿态端庄典雅; 宫女左臂紧身,左手紧握托座,右臂高抬过顶,稳扶灯罩 油灯设计别致, 托座上装有灯碗,灯碗上铸有油池、灯芯座、手柄、转动槽和转门等; 拨动手柄,可使灯碗以托座为轴,绕右袖圆口作近360度转动,使光照方向转动; 拉动转门还能改变遮光角度; ;巧妙的消烟灭尘装置。 宫灯是空心的,壁厚均匀,而且较薄; 宫女的右袖连通空心,形成一条烟道,油烟及未完全燃烧的残碳由袖部进入腔体内,碰到腔壁冷却后附着在腔体内侧; 宫女的头部是可拆卸的,可定期清除积垢。;有影响的青铜文物:;B.湖北隋县出土的战国青铜编钟;C.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介绍 遗址位于广汉市南兴镇北 南距成都40公里 遗址面积达12平方公里 范围最广、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古蜀文化遗址;1929年春天,当地农民燕道诚劳动时发现一坑精美的玉石器; 1933年,华西大学美籍教授葛维汉,林名均教授组成考古发掘队,首次对三星堆进行发掘,由此拉开对三星堆的发掘研究历程; 1988年大规模发掘,主要由四川大学师生参与; 三星堆遗址名扬四海 1986年7-9月发现两个商代大型祭祀坑,上千件国宝重器轰然显世,震惊世界; 被定性为“古文化、古国遗址”。;三星堆遗址 世界第9大奇迹,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填补了中国考古学、青铜文化、青铜艺术史上的诸多空白; 展示了三四千年前古蜀丰富的物质文化,揭示了“开国何茫然”的古蜀国的文化面貌,把巴蜀历史向前推了一千多年; 雄辩的证明:商周时期的古蜀国已有高度发达的青铜文化,显示了中华民族起源的多元性;;三星堆青铜文物 文物出土轰动整个世界,品种多,铸造水平高; 有的文物只有4mm厚,在当时需要有相当高的冶铸技术; 青铜冶铸技术和文化艺术相当发达,否定了古蜀国文化比中原文化发展缓慢的论断; ;四川广汉三星堆青铜文物 商代晚期铸造;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青铜面具是1986年从三星堆2号祭祀坑内出土的, 高约80厘米、宽138厘米、重约100公斤。 ;青铜人立像 国宝级文物,目前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青铜人立像,号称“铜像之王”;(4)铁器 铁是地球上储量居于第三的元素,来源于大型恒星的聚变。 中国同埃及、美索不达米亚等古国一样,对铁的认识都是从陨铁开始的。;青铜器到铁器并不是偶然的 青铜的精炼带动铁的冶炼; 赤铁矿(Fe2O3)与赤铜矿(CuO)极为相似,青铜冶炼所需的高温和还原气氛,为一氧化碳与铁矿石接触还原金属铁创造极为有利的条件; 青铜熔炼时,为造渣往往加入氧化铁作为熔剂,为铁矿石还原积累经验;;铁戈;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发明了生铁冶铁技术,用铁水浇铸农具、工具,大量使用。 中国最早关于使用铁制工具的文字记载是《左传》中的晋国铸铁鼎。;中国古代的大型铸铁件: 河北沧州铁狮 五代后周广顺三年(公元953年)铸造。 总高5.4米,头高1.5米。 身长6.8米,宽3米,总重量达40吨 。;湖北当阳铁塔 北宋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铸造。 铁塔高七丈,重106600斤,由基座、塔身及塔顶组成。 塔身13层,每层均有平座、塔身和腰檐;腰檐上铸有瓦垄、屋檐;檐角上铸有凌空的龙首。 铁塔的基座和塔身上铸有许多神态各异的佛像及纹饰,基座八角各立一金刚武士。;山西晋祠铁人 北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铸造 铸造属于分节、叠铸而成 高2米以上 河南南阳汉代冶铁遗址出土的铁斧 直径2米左右 隋朝铸造的大铁佛像,高70尺 河南登封大铁人 铁人铸于公元1064年 每尊铁人高达十一尺余;铁器的广泛使用使人类的工具制造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 战国初期,中农食五人;战国晚期,中农食七人; 粮食亩产:战国-85斤,西汉-120斤; 人口:夏朝-1355万,西汉-5959万; 粮食年产:以人均口粮500斤计算,西汉粮食年产量达到300亿斤; 强汉盛唐—坚实的农业基础,很大程度依靠铁制农具和铁制工具的推广使用。 铁器使一些民族从原始社会发展到奴隶社会,也推动一些民族脱离奴隶制的枷锁而进入封建社会。 ;含碳量在P-E之间的铁碳合金为钢。 距今1800年前出现两步炼钢技术,即先炼成铁,再炼成钢。 直到19世纪前半期,人类始终生活在“铁器时代”。 ;我国古代最早炼钢法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以海绵状炼铁为原料经加热渗碳,碳由表及里渗入,然后反复进行锻打,形成渗碳钢。 这种方法不要特殊设备,也不要复杂技术,易于实现,成为中国最早的炼钢方法。 河北易县燕下都出土一些渗碳钢器物,如剑、戟、矛等,经检验均为含碳量不同的钢制成。;两汉是中国古代炼钢技术的大发展时期,如生铁脱碳钢、炒钢、百炼钢等都是在这个时期发展的。 “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晋刘琨诗,慷慨激昂的韵调中透出无限凄凉的意绪,将英雄失落的百端感慨表达得感人至深);现代炼钢起始于1856年英国人H.Bessemer发明的酸性底吹转炉炼钢法,该法首次解决大规模生产液态钢的问题,奠定近代炼钢工艺方法的基础。 由于空气与铁水直接作用,Bessemer法具有很快的冶炼速度,成为当时主要的炼钢方法。 ;1879年12月29日,一列火车经过苏格兰泰河大铁桥时,大桥坍塌,78人丧生。桥断的主要原因是铸造缺陷和材质问题等。 血的教训使人们正视到当时已能大规模生产的钢是更适合的工程材料,于是bat365,钢轨、钢桥、钢船、钢枪、钢炮等逐步取代了铸铁。;1910年发明的工具钢W18Cr4V有很高的硬度.温度达到600℃也不下降,大大提高刀具耐用度,使机床切削速度成倍增长,被誉为“高速钢”,对机械工业的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不锈钢的发明是钢铁发展史上又一项重大成就,从20世纪20年始工业规模生产,为化学工业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艾菲尔铁塔;(6)有色金属;Al合金强度达到700MPa(合金化和时效强化),比强度(强度/密度)为2.64×106cm,是钢(0.61×106cm)的4倍多(达到同样强度Al合金用量只需钢的1/4 ) ,这对结构材料来说无疑是一个飞跃。 没有高比强度Al合金,就没有现代航天航空成就。 ;铝合金车体;有色金属重要用途。 喷气发动机、火箭、煤炭、石油化工等现代化工业技术所需超耐热合金(高温Ni基合金); 电力、电工、电子工业所需要的导体材料、电阻和仪表材料(Cu基合金) ; 原子能核技术所需要的核材料U、Pu、Be、Hf、Zr等; 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所需要的Au、Ag等良导体和Ga、In、Ge等半导体; 高性能永磁材料所需的Nd、Pr、Dy等稀土金属, 这些都需要有色金属材料,其特殊的物理是钢铁无法替代的。 ;铜衬电路板;(7) 高分子材料;质量轻、自重小 宇宙飞船、战略导弹除要求有强大的推力系统外,质轻、耐烧蚀、高强度的壳体材料也十分重要。 高分子材料的密度在0.9-2.3g/cm3之间,对要求减轻自重的飞机、导弹、人造卫星、宇宙飞船有特殊意义。 由高分子粘合剂与聚丙烯晴制成的高强度、高模量碳纤维复合材料成为这些飞行器理想的壳体。;良好的电绝缘性能 常用塑料的体积电阻率高达1016-1020Ω.cm,低密度聚乙烯的介电强度高达1000V/mil,在电子和电工技术中合成高分子材料已大量取代天然橡胶制作绝缘材料。; ;高分子材料发展之迅速,对人类生活影响之深入和广泛.在当前各高新技术中发挥作用之重大,是一般传统材料难以比拟的。 没有高分子材料,探测宇宙的空间飞船、高密度存储光盘、飞机跨越太平洋的不停站飞行、飞行器的红外隐身------,都只能是停留在脑子里的幻想。 可以预言,在人类面临能源和资源挑战的21世纪,高分子材料将为人类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复合材料;材料发展历史小结;什么是新型材料?主要有什么特点? ;新材料的特点;为什么要发展新型材料? ; 学好新型材料; 响应科技兴国的号召; 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贡献力量! ;谢谢大家现代新型材料与纳米材料 New Materials and Nanometer-Materials(1);拓宽学习纳米材料和新材料的知识面 达到提高文化素质教育的目的 迎接知识经济和国际竞争的挑战 揭示材料成分-组织(结构)-性能之间的关系 为工程结构,机器零件和产品使用提供正确选择材料和合理用材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刘颖 教授/博士生导师;唐正华1979-1983 成都科技大学本科学习1983-1985 重庆仪表材料所工作1985-1988 成都科技大学硕士学习1988-2002 四川大学讲师,副教授2002-2006 南非 university of pretoria 博士科研经历:一直从事钢的质量与加工方面的研究,曾经担任两届中国金属学会夹杂物委员会理事兼秘书;第一讲 材料发展历史 ;什么是材料?其重要作用是什么?;材料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如何? ;一部人类文明史,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世界材料的发展史。 陶瓷、青铜和铁等材料的兴起和广泛应用对社会进步起到关键性推动作用,这些材料成为划分一个时代的重要标志,如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等。;每种新材料的发现和应用,都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改变,满足人类社会发展中层出不穷的新需要,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没有半导体单晶硅,不可能有当今发达的微电子工业; 没有低损耗光纤,不可能有当今蓬勃发展的网络社会; 没有高分子复合材料,不可能有当今竞争的太空开发;;精品课件; 天然材料 陶-瓷 青铜 铁 钢 有色金属 高分子材料 新型材料 ;(1)天然材料;典型的天然材料—石器;旧石器时代的生产工具极其落后,人类社会的生产力也极端低下,社会发展极其缓慢,人类文明也是相当简单和粗俗的。 ;据考古学家分析,距今约一万年前陶器开始出现, 人们用粘土或以粘土、长石、石英为主的混合物,经成型、干燥、烧制(烧制温度低于1200℃),得到坚硬的陶器。 陶是人类制造的第一种“人造材料”,由于高温烧制产生化学变化,得到和粘土不一样的新物质。;;从著名的仰韶和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中,人们发现当时祖先已经掌握了烧制黑色陶器和白色陶器的配方和技术。;闻名于世的秦始皇兵马俑是典型的陶制品; 著名的唐三彩创始???唐高宗时期,用白粘土作胎,以Cu、Fe、Co等矿物作釉的着色剂,两次烧制后成为绚丽多彩的陶器精品; 江苏宜兴紫砂壶 (紫砂泥由粘土、云母、赤铁矿等组成,其中Fe2O3含量约7%-10%,TiO2>1%) 制造技术精湛,色泽淳朴,造型独特,别具一格。;商 陶酒尊;陶器是人类第一次有意识地制造出自然界没有的,并且具有全新性能的“新”材料,标志着人类能离开上天的赐予,开始进入自力创造材料的时代。 恩格斯论述:人类从低级阶段向文明阶段的发展就是从学会制陶开始的。 陶器的出现成为新石器时始的标志之一。 ;陶器不致密、易渗漏、强度也不高。 3000多年前的殷、周时期,发明了釉瓷。 炉窑温度达到1200℃,能将金属氧化物烧制成釉瓷,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 瓷的质地比陶更细腻,外观更美观,用途更广泛, ;什么是瓷器?;瓷器中的材料知识;江西景德镇的薄胎瓷器被赞为洁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 瓷器作为中华文明象征,大量流传:9世纪传至阿拉伯国家,13世纪传到日本,15世纪传到欧洲,以其福美绝伦征服了西方。;精品课件;(3)青 铜 我国青铜的冶炼已可追溯到公元前3600年。 晚于埃及和西亚民族(伊朗、伊拉克)。 发展快、水平高。 到殷、西周时期已经发展到较高水平。;青铜钱币—刀币、布币、环钱、铜贝等;铜爵—高30.5厘米、口径17-18厘米,距今3600年河南堰师二里头文化 ; 四羊纹铜尊 商 ; ??青铜武器; ??青铜工具; 铜三足鸟 西周 ;西汉长信宫灯的特点 将表面处理、铸造、结构学、环境保护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创“技术精华”于一身,集“优美实用”于一体;;长信宫灯的特点 刻画出宫女尽职尽责的逼真形象; 灯座铸成跪姿的宫女状,跪坐的姿态端庄典雅; 宫女左臂紧身,左手紧握托座,右臂高抬过顶,稳扶灯罩 油灯设计别致, 托座上装有灯碗,灯碗上铸有油池、灯芯座、手柄、转动槽和转门等; 拨动手柄,可使灯碗以托座为轴,绕右袖圆口作近360度转动,使光照方向转动; 拉动转门还能改变遮光角度; ;巧妙的消烟灭尘装置。 宫灯是空心的,壁厚均匀,而且较薄; 宫女的右袖连通空心,形成一条烟道,油烟及未完全燃烧的残碳由袖部进入腔体内,碰到腔壁冷却后附着在腔体内侧; 宫女的头部是可拆卸的,可定期清除积垢。;有影响的青铜文物:;B.湖北隋县出土的战国青铜编钟;C.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介绍 遗址位于广汉市南兴镇北 南距成都40公里 遗址面积达12平方公里 范围最广、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古蜀文化遗址;1929年春天,当地农民燕道诚劳动时发现一坑精美的玉石器; 1933年,华西大学美籍教授葛维汉,林名均教授组成考古发掘队,首次对三星堆进行发掘,由此拉开对三星堆的发掘研究历程; 1988年大规模发掘,主要由四川大学师生参与; 三星堆遗址名扬四海 1986年7-9月发现两个商代大型祭祀坑,上千件国宝重器轰然显世,震惊世界; 被定性为“古文化、古国遗址”。;三星堆遗址 世界第9大奇迹,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填补了中国考古学、青铜文化、青铜艺术史上的诸多空白; 展示了三四千年前古蜀丰富的物质文化,揭示了“开国何茫然”的古蜀国的文化面貌,把巴蜀历史向前推了一千多年; 雄辩的证明:商周时期的古蜀国已有高度发达的青铜文化,显示了中华民族起源的多元性;;三星堆青铜文物 文物出土轰动整个世界,品种多,铸造水平高; 有的文物只有4mm厚,在当时需要有相当高的冶铸技术; 青铜冶铸技术和文化艺术相当发达,否定了古蜀国文化比中原文化发展缓慢的论断; ;四川广汉三星堆青铜文物 商代晚期铸造;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青铜面具是1986年从三星堆2号祭祀坑内出土的, 高约80厘米、宽138厘米、重约100公斤。 ;青铜人立像 国宝级文物,目前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青铜人立像,号称“铜像之王”;(4)铁器 铁是地球上储量居于第三的元素,来源于大型恒星的聚变。 中国同埃及、美索不达米亚等古国一样,对铁的认识都是从陨铁开始的。;青铜器到铁器并不是偶然的 青铜的精炼带动铁的冶炼; 赤铁矿(Fe2O3)与赤铜矿(CuO)极为相似,青铜冶炼所需的高温和还原气氛,为一氧化碳与铁矿石接触还原金属铁创造极为有利的条件; 青铜熔炼时,为造渣往往加入氧化铁作为熔剂,为铁矿石还原积累经验;;铁戈;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发明了生铁冶铁技术,用铁水浇铸农具、工具,大量使用。 中国最早关于使用铁制工具的文字记载是《左传》中的晋国铸铁鼎。;中国古代的大型铸铁件: 河北沧州铁狮 五代后周广顺三年(公元953年)铸造。 总高5.4米,头高1.5米。 身长6.8米,宽3米,总重量达40吨 。;湖北当阳铁塔 北宋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铸造。 铁塔高七丈,重106600斤,由基座、塔身及塔顶组成。 塔身13层,每层均有平座、塔身和腰檐;腰檐上铸有瓦垄、屋檐;檐角上铸有凌空的龙首。 铁塔的基座和塔身上铸有许多神态各异的佛像及纹饰,基座八角各立一金刚武士。;山西晋祠铁人 北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铸造 铸造属于分节、叠铸而成 高2米以上 河南南阳汉代冶铁遗址出土的铁斧 直径2米左右 隋朝铸造的大铁佛像,高70尺 河南登封大铁人 铁人铸于公元1064年 每尊铁人高达十一尺余;铁器的广泛使用使人类的工具制造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 战国初期,中农食五人;战国晚期,中农食七人; 粮食亩产:战国-85斤,西汉-120斤; 人口:夏朝-1355万,西汉-5959万; 粮食年产:以人均口粮500斤计算,西汉粮食年产量达到300亿斤; 强汉盛唐—坚实的农业基础,很大程度依靠铁制农具和铁制工具的推广使用。 铁器使一些民族从原始社会发展到奴隶社会,也推动一些民族脱离奴隶制的枷锁而进入封建社会。 ;含碳量在P-E之间的铁碳合金为钢。 距今1800年前出现两步炼钢技术,即先炼成铁,再炼成钢。 直到19世纪前半期,人类始终生活在“铁器时代”。 ;我国古代最早炼钢法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以海绵状炼铁为原料经加热渗碳,碳由表及里渗入,然后反复进行锻打,形成渗碳钢。 这种方法不要特殊设备,也不要复杂技术,易于实现,成为中国最早的炼钢方法。 河北易县燕下都出土一些渗碳钢器物,如剑、戟、矛等,经检验均为含碳量不同的钢制成。;两汉是中国古代炼钢技术的大发展时期,如生铁脱碳钢、炒钢、百炼钢等都是在这个时期发展的。 “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晋刘琨诗,慷慨激昂的韵调中透出无限凄凉的意绪,将英雄失落的百端感慨表达得感人至深);现代炼钢起始于1856年英国人H.Bessemer发明的酸性底吹转炉炼钢法,该法首次解决大规模生产液态钢的问题,奠定近代炼钢工艺方法的基础。 由于空气与铁水直接作用,Bessemer法具有很快的冶炼速度,成为当时主要的炼钢方法。 ;1879年12月29日,一列火车经过苏格兰泰河大铁桥时,大桥坍塌,78人丧生。桥断的主要原因是铸造缺陷和材质问题等。 血的教训使人们正视到当时已能大规模生产的钢是更适合的工程材料,于是,钢轨、钢桥、钢船、钢枪、钢炮等逐步取代了铸铁。;1910年发明的工具钢W18Cr4V有很高的硬度.温度达到600℃也不下降,大大提高刀具耐用度,使机床切削速度成倍增长,被誉为“高速钢”,对机械工业的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不锈钢的发明是钢铁发展史上又一项重大成就,从20世纪20年始工业规模生产,为化学工业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艾菲尔铁塔;(6)有色金属;Al合金强度达到700MPa(合金化和时效强化),比强度(强度/密度)为2.64×106cm,是钢(0.61×106cm)的4倍多(达到同样强度Al合金用量只需钢的1/4 ) ,这对结构材料来说无疑是一个飞跃。 没有高比强度Al合金,就没有现代航天航空成就。 ;铝合金车体;有色金属重要用途。 喷气发动机、火箭、煤炭、石油化工等现代化工业技术所需超耐热合金(高温Ni基合金); 电力、电工、电子工业所需要的导体材料、电阻和仪表材料(Cu基合金) ; 原子能核技术所需要的核材料U、Pu、Be、Hf、Zr等; 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所需要的Au、Ag等良导体和Ga、In、Ge等半导体; 高性能永磁材料所需的Nd、Pr、Dy等稀土金属, 这些都需要有色金属材料,其特殊的物理是钢铁无法替代的。 ;铜衬电路板;(7) 高分子材料;质量轻、自重小 宇宙飞船、战略导弹除要求有强大的推力系统外,质轻、耐烧蚀、高强度的壳体材料也十分重要。 高分子材料的密度在0.9-2.3g/cm3之间,对要求减轻自重的飞机、导弹、人造卫星、宇宙飞船有特殊意义。 由高分子粘合剂与聚丙烯晴制成的高强度、高模量碳纤维复合材料成为这些飞行器理想的壳体。;良好的电绝缘性能 常用塑料的体积电阻率高达1016-1020Ω.cm,低密度聚乙烯的介电强度高达1000V/mil,在电子和电工技术中合成高分子材料已大量取代天然橡胶制作绝缘材料。; ;高分子材料发展之迅速,对人类生活影响之深入和广泛.在当前各高新技术中发挥作用之重大,是一般传统材料难以比拟的。 没有高分子材料,探测宇宙的空间飞船、高密度存储光盘、飞机跨越太平洋的不停站飞行、飞行器的红外隐身------,都只能是停留在脑子里的幻想。 可以预言,在人类面临能源和资源挑战的21世纪,高分子材料将为人类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复合材料;材料发展历史小结;什么是新型材料?主要有什么特点? ;新材料的特点;为什么要发展新型材料? ; 学好新型材料; 响应科技兴国的号召; 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贡献力量! ;谢谢大家
原创力文档创建于2008年,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分享给其他用户(可下载、阅读),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所有。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发链接和相关诉求至 电线) ,上传者
Copyright © 2022-2025 b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陕ICP备13010232号-1 HTML地图 XML地图 txt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