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略咨询:2020材料化工行业产业概述蓝皮书本篇为《材料化工行业2020年度蓝皮书》的产业概述篇,重点从材料化工的产业定义、产业链解读、产业特征分析和热点材料发展等内容展开,对材料化工产业的整体发展情况做出勾勒和回顾。
材料、能源、信息是构成当今世界的三大要素。其中,材料泛指对人类社会有利用价值的物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而材料化工产业指将自然物质开采加工成为材料的产业。
材料化工产业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相伴相生,并相互促进,其发展大致经历了材料粗加工阶段、用火制造加工材料阶段、合成材料阶段到复合化材料阶段,目前,正在向智能化材料阶段探索和发展。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材料化工产业链日趋完善,上下游联系也越来越紧密。材料化工产业链涉及到的产品众多,产业上下游的关系极为复杂。这里将材料化工产业链简单划分为上游原材料bat365正版唯一官网、中游中间化工产品、下游制品三个环节。一般而言,上游以物理变化为主,中、下游既涉及物理变化,又涉及化学变化。
上游产品一般为未加工的自然物质资源,包括有机矿物质如石油、天然气、煤炭等,无机矿物质如锂矿石、生物物质如天然橡胶等。上游环节决定了化工品最基础的原材料来源,具备非常强的资源属性。
中游产品为中间化工产品——大体分为有机产品和无机产品,一般用化学学名命名(如碳酸锂/氢氧化锂),介于上游原材料与下游最终制品中间的化工品都可以划分到中间产品环节。中游环节的相关化工品是整个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种类繁多且相互关系复杂。
下游产品为终端应用产品——制品一般结合用途命名(如锂电池正极材料),涉猎领域众多。基于产品需求角度,目前下游需求最旺盛、发展空间最大的新材料领域为5G新材料、半导体新材料、面板新材料、高分子新材料、高性能纤维新材料和其他前沿新材料,上述行业有望成为新材料领域最具前景的板块,市场空间广阔。
石油、天然气和煤炭是材料化工产品及衍生产品的主要原材料。随着国家能源体制机制改革的推进,能源开发的政策限制逐渐放宽,鼓励上游环节市场化主体多元化,但由于能源开发项目具有资源垄断性和地域性,同时考虑成本及环保政策因素,市场化程度较低。
中间产品的标准化程度相对较高,具有明显的规模效应和一体化协同效应。近年来行业龙头公司纷纷扩大生产规模,积极打造综合性的化工项目。通过综合化运营,企业可以将中间产品在多个产业链之间循环利用,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降低整体生产成本。
材料化工下游产品品类众多,涉及行业广泛,多属于技术密集型企业,有一定的资金门槛,市场主体多元化,竞争对手众多。同时,因市场热点和材料技术方向变化快,对企业打造市场竞争力的要求很高。
材料化工产业专业化分工细致程度高,中间产品多,从上游自然资源到下游终端应用的链条较长。对于中间环节的企业来说,向上应关注原材料价格的波动情况,向下应关注技术研发及终端制品在应用领域的需求变化,上下游关系经营是相关企业的重点工作任务。
聚烯烃是最常见也是应用范围最广的高分子材料,是由乙烯、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1-辛烯、4-甲基-1-戊烯等α-烯烃以及某些环烯烃单独聚合或共聚合而得到的一类热塑性树脂的总称。
聚烯烃可以来源于石油、轻烃、煤炭,但是产品价格往往与石油价格的波动最为密切相关。消费量最大的聚烯烃主要是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往往会直接使用或者经过加工成为改性塑料。随着下游改性塑料企业向上游拓展,产业链有上下游一体化的趋势。
亚太地区最大的改性塑料生产企业金发科技在2019年收购了宁波金发(原名宁波海越)的PDH项目,正式涉足产业链上游环节,这也意味着聚烯烃产业链开始有上下游整合的迹象。
随着国内化工行业发展日益成熟,以传统方式(如根据核心产品)划分的细分产业链之间的界限将会变得越来越模糊,未来多个核心产品一体化运营将成为新的趋势。由于市场热点随技术进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变化,下游材料化工企业时常需要考虑切换或者优化产品组合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例如,较为典型的企业案例三友化工,其主营产品包括纯碱、烧碱、粘胶短纤、PVC、有机硅等产品,多条产业链综合运行,以提高装置的利用效率,降低整体生产成本。多年来其经营利润随着行业景气度有所波动,但是很少出现亏损情况。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公司前两个季度出现亏损,这也是公司过去10年历史上仅有的两次单季度亏损。
材料化工行业发展迅速,但目前产业整体发展不够平衡,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两极分化严重,部分地方及企业安全管控意识不足、安全基础薄弱。
近年化工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为防控化工安全风险,响应国家环保政策,生产过程(尤其是中下游)涉及高温、高压、腐蚀、易燃、易爆等条件的消防、安全、环保、职业健康监管力度逐渐加大。2020年,相关部门已出台多项政策,2020年1月-11月全国共发生127起化工事故,同比去年减少12起、下降11.2%。可见,加强化工安全风险防控略有成效,但任务依然艰巨。
材料化工产业上游品类涉及大宗商品贸易,价格波动大,其价格波动又会对中下游生产企业有显著影响。化工原料的价格根本上还是决定于供求关系,中下游企业在价格上并不具备足够的话语权,是材料化工产业“二八定律”中弱势一方。
原材料价格上涨,往往给上游公司带来利润提升,中下游公司则面临成本上升。因此,通过投资向上游延伸以控制原料供应或通过期货交易锁定原料价格等,是中下游企业常见的经营策略。
石油作为众多化工产品的初始原料,其价格的波动影响着整条化工产业链。随着石油进口权向民营炼厂放开,一些处于中下游的民营化工企业开始向上游石油炼化环节拓展业务,向上打通产业链,以加强其生产成本的竞争优势。比如浙江和江苏的几大民营涤纶丝巨头都纷纷布局上游炼化项目。
磷酸铁锂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对锂电池相关企业的生产成本会产生较大影响。如生产磷酸铁锂电芯、模组及储能电池系统的派能科技采取强化采购成本管控、加强战略供应商合作等措施以应对。
有机硅价格波动对相关公司成本控制有一定影响。胶粘剂和新材料生产商回天新材表示,公司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如加强与供应商战略合作,实行重点原材料集中统筹采购、个性原材料地方采购相结合,根据价格波动情况准确把握市场趋势,适度战略储备,调整采购周期,规范采购计划管理等,有效降低相关影响。
新材料是在传统材料基础上,发展具备优异性能或某种特殊功能的新型材料。一般而言,新材料具有质量轻、性能优异、功能性强、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等特点,是材料化工产业的发展热点。
化工新材料主要包括五大类:高性能树脂、特种合成橡胶、高性能纤维、功能性膜材料、电子化学品。还包括其他前沿新材料,主要有石墨烯、3D打印材料、纳米材料等。
作为国民经济基础性、先导性的硬核科技,化工新材料既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又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础;电子信息、航空航天、轨道交通、高端装备制造业等领域的发展,都离不开化工新材料的支撑和保障。当前,化工新材料产业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当今中国石化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随着化工新材料在技术上的突破以及规模化生产,成本大幅下降,其价格已为民用产品所接受;再加上化工新材料具有众多优异的性能,目前已广泛用于电子、汽车、化工等领域。随着这些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化工新材料行业必将有更大的发展。
据专业机构测算,2011年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仅为0.8万亿元,到2019年新材料产业规模达到4.5万亿,同比增长15.4%,预计到2021年将突破7万亿元,2022年将达到7.5万亿元,复合增长率高达18.72%。
从全球新材料产值结构来看,先进基础材料产值比重占49%,关键战略材料产值比重占43%,随着3D打印材料、石墨烯、超导等新兴产业技术不断突破,前沿新材料比重有所上升,达到8%。
目前,我国新材料产业在金属材料、纺织材料、化工材料等传统领域基础较好,稀土功能材料、先进储能材料、光伏材料、有机硅、超硬材料、特种不锈钢、玻璃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等产能居世界前列。
通过产学研用的紧密结合,我国许多重要新材料技术指标大幅提升,研究成果推广应用。例如,激光晶体、太阳能电池关键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光伏发电成本大幅降低;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电解液均满足小型电池要求,隔膜、电解质锂盐等关键材料替代进口;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大幅缩小。
关键技术的不断突破和新材料品种的不断增加,使我国高性能复合材料、高端金属结构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先进高分子材料和特种金属功能材料自给水平逐步提高。
当前积极推动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加强资源整合,区域特色逐步显现,区域集聚态势明显,初步形成“东部沿海集聚,中西部特色发展”的空间格局。
珠三角:新材料产业集中度高,已形成较为完整产业链,在电子信息材料、改性工程塑料、陶瓷材料等领域具有较强优势。
环渤海地区:技术创新推动作用明显,在稀土功能材料、膜材料、硅材料、高技术陶瓷、磁性材料和特种纤维等多个领域均具有较大优势。
本报告选取当下热门应用领域中的关键新材料进行专门研究,报告将从该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现状、产业发展趋势、产业发展调整及标杆企业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梳理和分析,以提供有益的方向性参考。
Copyright © 2022-2025 b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陕ICP备13010232号-1 HTML地图 XML地图 txt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