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365【财经分析】前沿材料迎政策利好 超导和石墨烯等15种新材料有望加快发展工信部、国务院国资委日前联合发布了《关于印发前沿材料产业化重点发展指导目录(第一批)的通知》(以下简称《指导目录》》,涉及超材料、超导材料、单/双壁碳纳米管等15个材料,并对各个材料的性能特点和潜在应用领域进行说明。专家认为,我国前沿材料行业在市场与政策的双重推动下正加快发展,本次文件为行业提供了明确方向和广阔的产业化前景,有利于相关产业链聚集力量加快创新,并引导企业加大对于前沿材料研发的自主投入。
本次《指导目录》涵盖了包括超材料、超导材料、单/双壁碳纳米管/二维半导体材料、负膨胀合金材料、高熵合金、钙钛矿材料、高性能气凝胶隔热材料、金属有机氢化物、金属基单原子合金催化材料、量子点材料、石墨烯、先进光学晶体材料、先进3D打印材料、液态金属等15种前沿材料。
接受新华财经记者采访的业内专家表示,《指导目录》以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前沿材料为切入口,有利于增强材料行业的引领发展能力,打通创新链,抢占战略制高点。同时聚集目前市场上分散的力量,并引导企业加大对于前沿材料研发的自主投入。
“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物联网、新能源汽车和轨道交通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前沿材料产业提出了进一步需求,前沿材料发展的迫切性前所未有。”上述专家表示,本次文件的出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助力突破前沿材料产品应用的初期市场瓶颈,促进工程应用研究以及数据积累,开展材料面向服役环境的针对性研究,提升前沿材料的质量工艺,完善材料性能数据,匹配材料技术标准,为前沿材料的创新发展增添动力。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研究员、国家创新中心主任刘兆平在接受新华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加快发展前沿新材料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指导目录》发布有利于引导社会创新资源和各类市场主体聚焦重点领域,加速前沿在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命健康与航空航天等领域的技术应用,打造新增长引擎。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研究员、炭材料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陈成猛也认为,前沿材料具备非常强的科学、技术、产业和商业价值,但大部分距离低成本、高品质的量产及“杀手锏”级的商业化应用仍有一定距离。本次文件发布对于引领政产学研用金等资源要素聚焦重点领域,打通前沿材料创新链、对接产业链、促进各行业技术迭代具有战略意义,有助于我国在全球科技与产业版图中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是未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石和先导。前沿材料代表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方向与趋势,具有先导性、引领性和颠覆性,是构建新的增长引擎的重要切入点。
例如,超材料的潜在应用领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装备、高端医疗装备等,在移动通信领域,信息超材料被认为是未来6G移动通信的重要使能技术之一,可突破现有通信技术在信号区域补盲、信息容量扩大、信息质量提升等方面的桎梏,具备巨大的应用潜力。
近年来,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机构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达到6.4万亿元,同比增长18.5%。
但也要承认的是,前沿材料大规模市场化的时代尚未到来。由于前沿材料产业的研发投入大、周期长,研发与应用间结合不够紧密,全产业链构建还不完善,关键核心材料对外依存度高,导致了“有材不好用、有材不会用、好材不敢用”的问题。
刘兆平认为,我国的创新生态体系尚不健全,“创新成果无法与产业对接,成果转移转化规模不大,难以形成创新产品,商业化进展缓慢。”另外,产业低端化同质化竞争严重,“现有大部分石墨烯应用产品技术门槛相对较低,产品附加值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
刘兆平认为,未来要突破制约石墨烯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加快技术成果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必须推动协同创新,打造贯穿石墨烯领域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价值链的制造业创新体系。
上海超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韬也表示,前沿材料面临初期推广难、应用难的劣势。“前沿材料是先进制造业的”领头羊“,但这种具有前瞻性的产业极易在早期被动的‘知难而退’甚至夭折,导致基础领先材料缺失的‘负循环’局面,因此特别需要政策引导和扶持。”
马韬以公司从事的高温超导带材行业举例。“我认为,当前我们在理论研究、实验室成果、商业带材产品、下游应用等方面都不落后,所处的行业阶段非常类似于20年前的太阳能、风能,或者15年前的汽车。”他说:“高温超导产业链也正处在要加油过槛的阶段bat365,快速冲过去,就能看到技术迭代和商业化。”
Copyright © 2022-2025 b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陕ICP备13010232号-1 HTML地图 XML地图 txt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