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bat365正版唯一官网!

全国咨询热线

13384986092

简讯 新材料产业(第13期)

发布时间:2024-07-23 11:35:25浏览次数:

  简讯 新材料产业(第13期)工信部在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1323号(工交邮电类193号)提案答复的函中表示,工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围绕5G新一代信息技术、工业母机、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对化工基础材料的需求,持续布局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引导开展联合创新。 科技部将按照国家科技创新规划部署,启动“先进结构与复合材料”“高端功能与智能材料”重点专项,围绕“高端分离膜与催化材料”“环境友好功能材料”等任务方向,继续支持化工新材料领域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和应用示范研发;在重点化工新材料领域部署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统筹全国科技创新力量共同参与该领域技术中心创建,助推化工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工信部对 “ 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1095号 ( 工交邮电类126号 ) 提案答复的函 ” 中提出 , 工信部将以重大关键技术突破和创新应用需求为主攻方向 , 进一步强化产业政策引导 , 将碳基材料纳入 “ 十四五原材料工业相关发展规划 , 并将碳化硅复合材料 、 碳基复合材料等纳入 “ 十四五 ” 产业科技创新相关发展规划 , 以全面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 攻克 “ 卡脖子 ” 品种 , 提高碳基新材料等产品质量 , 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 、 产业链现代化 。 国家高度重视碳基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 《 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 》 、 工信部联合有关部门印发的 《 关于加快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 》 和 《 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 》 均将碳基新材料列为重点支持对象 , 并针对碳基新材料产业发展专门出台了 《 加快推进碳纤维行业发展行动计划 》 、 《 加快石墨烯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 》 等专项政策 , 在 《 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 》 中列入了高性能碳纤维 、 石墨烯等碳基新材料品种 工信部召开全国重点建议《强化基础材料创新赋能“中国创造”》办理工作座谈会,提出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新材料创新发展的统筹谋划,持续推进各项措施落地见效,加快推动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基础材料创新赋能“中国创造”》相关建言由全国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材集团总工程师,凯盛科技集团、董事长彭寿在今年“”上提出。作为玻璃新材料专家,彭寿建议,要将关键基础材料列入“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同时给予资金支持。

  江油特冶新材料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为加强产业规划引领,江油邀请国家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编制《江油市特钢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指南(2020-2025)》,力求通过顶层设计、规划引领,推动江油特钢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同时,找准发展路径,深度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国家“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江油市通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以攀长特为龙头bat365正版唯一官网,长祥特钢、特材、重鑫特冶等中小企业为支撑的特冶新材料产业集群,年产高级优质特殊钢材料约50万吨,占四川省的80%以上。1-7月,特冶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81.8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22.9%,同比增长21.6%。 目前,江油高端特殊钢有50多项高新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独立钢种41个和近百项专利。

  8月26日上午,盐边县钒钛产业开发区美利林科技(攀枝花)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目前国内唯一达到欧洲先进标准的年产10万吨高端钒钛耐磨材料(一期)项目3条生产线正式点火试生产。 美利林科技(攀枝花)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高端钒钛耐磨材料项目总投资5亿元,以龙蟒公司50万吨氯化钛渣项目生产的生铁为原材料,利用1条丹麦DISA垂直无箱造型线条全自动铁模覆砂生产线,经过熔炼——浇筑——成型等流程后,加工生产270种耐磨材料,主要用于冶金、建材、汽车、航空航天、船舶、能源等重点领域,填补了国内高端钒钛耐磨材料领域的技术空白。 年产10万吨高端钒钛耐磨材料(一期)项目是2020年度盐边县招商引资重点项目,是盐边县钒钛产业“建链、补链、延链、强链”的重要成果。项目预计年销售收入7亿元,实现税收3000万元以上,同时,可提供120个就业岗位。

  8月23日,四川碳世界科技有限公司烯油基生产线和四川犀迈湾科技有限公司导热材料生产线(一期)在位于成都市青白江区的成都欧洲产业城投产,将生产以石墨烯为原材料的高效润滑油和导热材料等产品。四川碳世界历时两年,研制出车用节油、抗磨、养护发动机的石墨烯高科技专利产品——“烯油基”以及系列产品。实验显示,使用烯油基,发动机抗磨损提升61%,可以节省燃油10.4%,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40%,减少尾气排放17%,提升动力10%。这是全球首批实现产业化的高科技石墨烯专利产品之一。

  到2025年,燃料电池汽车达6000辆,加氢站60座;建设氢能分布式能源站和备用电源项目5座,氢储能电站2座。

  空间格局: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部署,按照省委 “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要求,以各地自然资源禀赋及现有氢能相关产业为基础,遵循合理配置、重点突出、有序协同、互联互通的原则,形成“一轴、一港、一区、三路”的“1113”发展格局。

  到2025年,逐渐健全强化氢能产业链,培育国内领先企业25家,覆盖制氢、储运氢、加氢、氢能利用等领域。其中核心原材料企业2家,制氢企业7家,储运和加氢企业6家,燃料电池及整车制造企业10家。